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55章 一句久违知是我,却问当年狂客

第355章 一句久违知是我,却问当年狂客(4 / 8)

因为东三郡主要掌握在申耽、申仪这两兄弟手中。

他们是本地豪族,号称是,“聚众数千家。”

实力相当强劲,又占据重要的战略要冲。

故同时跟张鲁、刘表、刘备、曹操有来往。

再参考历史上占据上庸的孟达,他作为魏将,被曹丕宠着的同时。

居然还能同时被诸葛亮、孙权拉拢。

游离于魏蜀吴三国之间。

也足以证明上庸地理位置重要。

刘备早就想收复这里了。

只不过此前汉中之战的战败,让他短时间内不好主动提。

如今合肥与枝江相继打了场大胜仗,刘备认为是时候谈东三郡的问题了。

“晔公所言极是。”

庞统出列,出言附和:

“然上庸三郡现为申耽、申仪兄弟所据。”

“此二人乃当地豪强,虽表面臣服,实则首鼠两端之辈也。”

“今曹操新败于枝江,士气低迷,正是招抚申氏之良机。”

申氏兄弟更偏向一种半独立的势力。

明面上是向朝廷臣服的,但又在汉魏两国之间摇摆不定。

现在趁着曹操弱势,确实是一个加强对东三郡控制的良机。

刘备眼中精光一闪,微微颔首:

“士元之言甚善。”

“然申氏兄弟久据上庸,恐非言辞可动。”

“纵使其表面归顺,若无我军实控,终难安心。”

李翊踏步出列,谏言道:

“陛下,臣以为当遣一军进驻上庸,名为协防,实则掌控。”

“申氏兄弟若识时务,自当俯首。”

“若怀二心,亦可雷霆击之。”

“总之,至少不可使其像此役这般,随意借道给曹魏。”

刘备连连颔首,“子玉之言,甚合朕意。”

“不知众卿家以为,当遣何人挂帅?”

殿中一时沉寂。

要知道,刘备手上最不缺的就是良将。

但是,李关张赵等功勋元老,皆已经功成名就。

不到万不得已,这帮开国老将是不会轻易挂帅的。

像李翊,在先后打完河南之战与关中之战后,基本上没再上过战场了。

位极人臣的,再立下军功,刘备也赏不了了。

所以李翊这帮老臣,基本都是在后面看戏,处理国家大事。

且刘备也确实更加倾向于,培养一些年轻人。

李翊再度拱手:

“陛下,臣举荐张郃将军。”

“张将军久经战阵,威名远播,足可镇住申氏兄弟。”

“更可选拔年轻将领随军历练,以张将军为帅,实则培养后进。”

此言一出,众臣议论纷纷。

张郃乃河北宿将,是李翊带出来的人。

李翊虽不在掺和军事,却又大肆举荐自己的门生。

前脚举荐张辽,后脚又举荐张郃。

这不等与其还是在为自己牟取私利吗?

但刘备对此却满不在乎,

在他看来,何者为公,何者为私?

于国有正,便是公。

于国有害,便是私。

张辽是李翊门生故吏不假,但人确实是在逍遥津立下了不世战功。

如今李翊举荐的张郃,也是刘备非常欣赏的人物。

出兵上庸的军事行动,其实更加偏向于武力威慑。

所以更加需要老成持重的将领出马,张郃显然是非常合适的。

而且正如李翊所言,此战主要目的是培养年轻人。

张郃作为老将,更多是为了压阵镇场子的。

年轻新秀才是主角。

最终,刘备采纳了李翊的建议。

遂下诏拜张郃为主帅,又令陈到为副将。

两名老将压阵,绝对能够镇得住场子。

因为年轻人嘛,年轻气盛,少不更事。

如果单靠他们,万一内部起了争执,该听谁的?

所以需要有老将坐镇。

然后,刘备又拨精兵一万人,令其择日启程。

最新小说: 从地狱开始登神之路 斗罗大陆的jojo替身使者 重活一世,我一书封神 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重生得意须尽欢 坠入掌中 不是游戏吗?怎么你们真修仙啊! 华娱:娶中戏校花,激活黄金词条 我的化身正在成为最终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