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起身踱步,衣袂飘飘:
“其一,蜀地山险路遥,物产不丰。”
“曹丕既嗜糖如命,必不惜重金求购。”
“我以糖易其金银铜铁,充实府库,此所谓‘外汇’之利也。”
“外汇?这何谓外汇?”张紘面露疑惑。
“即他邦财货入我囊中也。”
诸葛亮解释道,“李相爷在渔阳发展毛皮,后著作一书,书里便提到了外汇一词。”
“我闻魏司马懿也曾研读过此书,便发展了蜀锦产业。”
“我想他也是想为魏国创造自己的外汇,以赚我大汉之钱币罢?”
又是李相爷?
张紘知道李翊的名声,但关于他的事迹太多,张紘也知不全。
没想到,哪里都能看到他的影子。
诸葛亮的话还在继续。
“其二,我交州与林邑、扶南诸国通商,货殖流通。”
“今制糖工艺日精,产出倍增,需寻倾销之所。”
“蜀地人口百万,正是绝佳市场。”
所谓一窍通百窍。
诸葛亮本就有着远超本时代的先进经济学观。
而在研读过李翊的经济学卓著后,加之有幽州的例子模板为案例。
诸葛亮便似打通任督二脉一般,对经济学有了更加开明的理解。
这个层次,张紘作为传统士人肯定是理解不了的。
他仍不放心地说道:
“使君此言虽善,然助长敌国,终非良策。”
诸葛亮目光炯炯,朗声道:
“子纲何其固也!”
“岂不闻‘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今我以糖为媒,渐控蜀地民生。”
“假以时日,蜀人食糖成习,离我交州糖则生活难继。”
“届时,经济之绳,更胜刀兵之利。”
他从案上取出另一封竹简,递与张紘。
“吾已命人详查蜀地糖价、销量、以及运输路线。”
“可择精干商贾,组建‘交糖行会’,垄断蜀地糖市。”
张紘展卷细读,见其中详列定价之策、运输之法。
甚至包含在蜀地设坊加工之谋。
不禁感到叹服:
“使君深谋远虑,紘不及也。”
然朝廷若知我交州与魏通商……”
“此事吾已提前上表请奏过天子。”
诸葛亮从容道,“陛下圣明,知经济之战亦不可废。”
“况洛阳重建需钱粮,交州糖税正可解燃眉之急。”
“退一万步讲,如今朝中主政的是李相爷。”
“相爷向来向来开明,一定会无条件支持此事。”
此时,侍从来报:
“启禀使君,扶南国使者携香料百斤求见,欲换蔗糖。”
诸葛亮颔首:
“请其稍候。”
又转向张紘,“子纲且看,外商络绎而至。”
“交州已成南方商贸枢纽。”
“若再得蜀地市场,则财源滚滚,民生富足。”
“届时练兵造船,皆有余力矣。”
张紘醍醐灌顶,恍然大悟道:
“使君之意,是想以糖业养兵备武?”
“……然也。”
诸葛亮遥望北方,“曹丕在蜀,据险而守。”
“强攻难下,不如缓图之。”
“经济渗透,民生依赖,待其国用匮乏。”
“民心思变,再兴王师,可事半功倍。”
说着,诸葛亮缓步走入园中,来到一株新植的甘蔗树前。
以手轻轻抚摸,慨叹道:
“此物看似平常,却是利器。”
“吾将使交州糖香飘四海,金银如江河汇流。”
“不出十年,蜀地糖价将由我定,民生将赖我供。”
“此乃不流血之征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