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计策虽好,只恐不易行。”
张紘虽然理解了诸葛亮的经济战思维。
但在他看来,只凭糖类倾销蜀地市场,就想拿捏住蜀地的经济命脉。
那是相当困难的。
但诸葛亮在交州这几年,又岂是混混度日的。
只见他微微一笑,“子纲且随我来。”
在诸葛亮的带领下,一行人出了苍梧城外。
一间新设的糖坊依河而建,水车转动,带动石碾研磨甘蔗。
坊内热气蒸腾,工匠们正将熬煮的糖浆倒入陶模。
待其冷却后,便成晶莹如冰的糖块。
诸葛亮手持羽扇,领着长史张紘步入工坊,笑道:
“子纲,今日请君一观我交州新制之物。”
话落,又对随行而来的蒋琬、廖化、刘磐等一众交州大员说道:
“公等齐来,可一并观之。”
众人环顾四周,见坊内工匠正在忙碌着。
糖浆翻涌,甜香四溢。
蒋琬不由赞叹道:
“使君治交州短短几年,竟已兴此大业,实乃民生之福。”
诸葛亮微微一笑,自架上取下一小袋糖,取出几粒分发给众人。
“诸公且尝之。”
张紘接过糖粒,见它洁白如雪,晶莹剔透。
与寻常蔗糖大不相同。
他拈起一粒放入口中,顿时甜香满溢,不由惊叹:
“此糖甘美远胜石蜜!使君,此乃何物?”
诸葛亮轻摇羽扇,道:
“此乃吾改良蔗糖所得,因其色白如霜,故取名‘霜糖’。”
作为一个发明家,来到了交州,发现此地有着制糖的工业潜力后。
诸葛亮便已有了改良原来石蜜的想法了。
他一直视李翊为榜样。
想着,当初李翊以一手精盐制法,垄断市场,崛起于徐州。
如今,他又何尝不能发明白糖,崛起于交州呢?
张紘细细品味,感慨道:
“昔年石蜜已是珍品,价比黄金。”
“而今此霜糖却更胜一筹,若能行销天下,必获巨利!”
诸葛亮颔首,沉吟道:
“石蜜虽贵,但制法粗陋,甜味不纯。”
“吾在交州反复试验,终得此法。”
“可使蔗糖脱色提纯,成此上品。”
众人齐声赞叹:
“使君博学多才,竟连制糖之术亦能精研至此!”
“交州能得使君,实乃交州子民之福也。”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道:
“治国之道,在于富民。”
“交州地广人稀,唯有兴工商,方能富庶。”
“吾欲广设糖坊,专产此霜糖。”
“然后销往蜀地、江东,乃至海外诸国,必能得获巨利。”
蒋琬点头称是,但又迟疑道:
“使君,此霜糖制法精妙。”
“可若贸然外传,恐被他人学去,反失其利。”
诸葛亮目视远方,缓缓道:
“……公琰所虑不无道理。”
“然精盐乃国之重器,关乎民生军需,故需封锁其技。”
“而霜糖不同,它终究是享乐之物。”
“即便泄露制法,亦无大碍。”
张紘在一旁不解地插嘴问道:
“使君何出此言?”
“若蜀地魏人亦能制作霜糖,岂非自断财路?”
诸葛亮微微一笑:
“子纲且细思——”
“霜糖虽可仿制,然其原料是甘蔗。”
“此物却唯我交州盛产。”
“即便蜀人学会制法,仍需从我交州购蔗。”
“若天下糖商皆赖我交州供料,则我握其命脉,随时可断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