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93章 朝中的势力很顽固,但可惜他们遇着

第393章 朝中的势力很顽固,但可惜他们遇着(5 / 9)

有路人在旁边笑道:

“那你可撞大运了,你们与当今相爷是本家,说不定给你破格录取了哩。”

“胡说!”

立马有路人出声反驳,“朝廷的诏书都下来了,说好科举是公平公正的,哪有走后门的可能。”

徐州考场外,

有富家子带着书童仆役,携精美食盒参考。

亦有寒门子弟怀揣干粮,独自赴考。

不过科举新政推行之初,也并非都是一帆风顺。

诏书下达州郡,

要求各地设学馆、开乡试,选拔人才赴京会试。

然各地官员阳奉阴违者甚众。

“什么不论门第,唯才是举?”

“若让寒门子弟与吾等同朝为官,成何体统!””

徐州刺史府内,几个官员聚饮时愤愤不平。

“刺史已上书朝廷,言徐州去岁逢山贼作乱。”

“内乱方平,不宜骤行新政,请缓三年施行。”

“善!倘各地若皆如此,这科举便名存实亡矣。”

类似的情形在其他州郡等地同时上演。

一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暗中串联,以“地方特殊情况”为由拖延科举推行。

消息传回洛阳,李翊震怒。

次日早朝,御史大夫出班奏报各地推行科举受阻之事。

刘备眉头微蹙,却只温言道:

“新政推行,难免有些阻碍。”

“诸卿有何高见?”

朝堂上一片寂静。

许多官员眼观鼻鼻观心,实则暗中观察皇帝与首相的反应。

李翊出列,声如洪钟:

“陛下,科举取士乃国之大计。”

“既有阻挠者,当以国法论处!”

刘备沉吟片刻,道:

“……李相言之有理。”

“然各地或有难处,还须体察,不可妄断。”

“陛下仁德!”

李翊躬身,“然国法不容轻慢。”

“臣请旨彻查各地推行科举不力者,以正朝纲。”

刘备颔首:

“便依李相之意。”

“只是……勿要太过严苛,给人以改过之机。”

“臣领旨。”

李翊目光如电,扫过朝堂,不少官员纷纷低头。

这个感觉众人再熟悉不过了。

经典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朝堂上,至少在刘备一朝,

一直都是刘备与李翊君臣的“二人转”。

还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早在徐州时就是如此,

刘备扮演他一贯的老好人角色。

而李翊在得到了刘备的默许后,也开始着手动刀了。

三日后,

李翊以雷霆手段连罢三州刺史、五郡太守。

皆因“怠慢科举,有负圣恩”。

更有朝中两位为地方求情的重臣,被外放边远郡县。

一时间,朝野震动。

“李相这是要借科举之名,清除异己啊!”

散朝后,几个官员在偏殿窃窃私语。

“嘘!慎言!”

“没见连皇亲国戚说情都没用么?”

“听说陛下虽未明确表态,却将御笔赐予李相,许他先斩后奏之权。”

“陛下仁德,不欲严惩。”

“李相刚厉,执法如山。”

话未说完,

忽见李翊走来,众人顿时噤若寒蝉。

李翊冷眼扫过:

最新小说: 医婿 尊品贵婿 至强龙尊 上门女婿叶辰萧初然 上门王婿叶凡 叶凡唐若雪王婿 娱乐圈第一甜 惊山月 华娱:从飞轮海开始 听懂动物语言:我成了警局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