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95章 李相爷在濡须口讲话,你们江南这些

第395章 李相爷在濡须口讲话,你们江南这些(2 / 10)

眼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如关兴、张苞等辈,都跟随陈登在江南建灭吴之功了。

可他却连参与政事的机会都没有。

父亲平日只嘱他专心读书,今日何以突发此问?

“父亲……此言当真?”

李治迟疑道。

李翊正色曰:

“……自然当真。”

“汝已成年,当见识天下事。”

“江南风云变幻,正可历练。”

李治眼中顿时放出光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儿愿往!愿随父亲同行!”

巳时正刻,李翊车驾起行。

仪仗宏伟,虎卫森严。

自相府直至洛阳南门,排开足有三里之长。

洛阳百姓闻讯,纷纷涌上街头围观。

李翊为相多年,清正廉明。

爱民如子,深得人心。

此刻见他南巡,百姓皆欢呼喝彩,祝愿之声不绝于耳。

“相爷保重!”

“祝相爷一路顺风!”

“望相爷早日归来!”

李翊坐于八驾马车之中,不时掀帘向百姓致意。

姜维骑马随行在侧,见如此场面,不禁感叹:

“相公得民心如此,古之贤相不过如是。”

李治初次见识这等场面,既兴奋又惶恐。

只紧握马缰,目不转睛地望着父亲从容应对的身影。

车驾行至城南十里长亭,忽见一骑飞驰而来。

虎卫正要阻拦,来人高呼:

“且慢!我乃征南大将军信使,有书呈递相爷!”

李翊命停车驾,接过书信。

展开一看,竟是陈登亲笔。

字迹豪放如故:

“翊之贤弟台鉴:”

“自洛阳一别,倏忽十载。”

“昔与弟抵足论政、共脍江鲂之景,未尝一日忘怀。”

“近闻鸾驾将南巡吴会,仆闻之喜极抚掌。”

“已命庖人备松醪十瓮,更遣轻舟入震泽捕三尺银鲈。”

“惟待故人星轺至日,重续首蓿盘中共箸之欢。”

“然近日建业城中颇多风语,或谓‘大将军坐拥二十万貔貅,岂甘久伏人臣?’”

“又云‘江淮士民只知陈元龙,不复识洛阳天子’。”

“此等谰言,料弟在阁中亦有所闻。”

“每思至此,未尝不掷箸长叹——”

“昔年与弟同掌机要时,常夜叩府门献平吴三策。”

“蜡炬烧残犹指画舆图,岂料今日竟成朝士口中跋扈之将?

“江南新定,百废待兴。”

“二十万将士非仆私兵,实乃抚安六郡、弹压山越之根本。”

“若骤削兵甲,恐故吴遗族复萌异志。”

“今士卒仰粮于仓廪,匠肆赖军需以营生。”

“江淮漕运十之七皆供军资,此诚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局。”

“弟素知吾心,当记建安之年共登广陵城时。”

“吾曾言:‘但使江淮安堵,愿归耕东阿故里’,此志至今未改。”

“近得松江四鳃鲈,又忆与弟雪夜炙鱼论史。”

“当是时,炭火映弟面如赤霞,笑斥曹孟德、袁本初。”

“今仆亦备金齑玉鲙,惟愿与弟再醉南窗,听槛外涛声犹唱当年广陵旧曲。”

“若得贤弟一言解庙堂之惑,使仆得全功成身退之愿,则不胜感激之至。”

“临楮依依,不尽所云。”

“震泽风暖,只待兰舟。”

“兄登再拜。”

“章武十年谷雨前二日。”

陈登此信通篇都在打感情牌。

以广陵旧事暗表忠贞本心,末以军民生计解释兵权难放之由。

说人话就是,既要又要。

陈登既表达了自己愿意配合李翊的工作,全身而退。

又暗自释放自己不能放权的“苦衷”。

“不想元龙这么快就得知,老夫欲下江南的事了。”

李翊感慨一声,看来陈登也是一直关注着京城里的消息。

而且从他信中内容来看,似乎关于他“拥兵自重”的传闻,就是自江南起的。

不过想想也正常。

伐吴一战,杀了多少江南人?

最新小说: 尊品贵婿 至强龙尊 上门女婿叶辰萧初然 上门王婿叶凡 叶凡唐若雪王婿 娱乐圈第一甜 惊山月 华娱:从飞轮海开始 听懂动物语言:我成了警局常客 拯救后,她们赖上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