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95章 李相爷在濡须口讲话,你们江南这些

第395章 李相爷在濡须口讲话,你们江南这些(4 / 10)

二十年前,自己便是从死人堆里逃出来的。

自那时起,他内心里便十分厌恶战争。

因为亲身经历过后,才会知道上位者发动战争,只是眼皮一眨的事。

而底层人民,想在战火中活下来有多么的不容易。

李治疑惑问道:

“父亲之意,淮南民生艰难,皆因伐吴战事所致?”

“自然如此。”

李翊颔首,“战事耗费钱粮,必加赋税。”

“征发民夫,妨碍农事。”

“壮丁从军,田地荒芜。”

“纵是战胜之国,百姓亦难免受苦。”

李治叹息:

“怪哉!明明我军大胜,为何我大汉子民反过得如此凄惨?”

李翊正色解释道:

“还记得我让你读的《孙子兵法》么?”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孙子早已明言,战争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赢家,只不过胜者损失少些罢了。”

“故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姜维在车外听得此言,不禁插话:

“……相公高见。”

“然相公也是起于乱世,起于群雄环伺之时。”

“若一味避战,岂非示弱于人?”

李翊摇了摇头:

“……非是避战,而是慎战。”

“战必求其全胜,胜必求其久安。”

“若不得已而战,则必速战速决,减少百姓之苦。”

正说话间,车驾行至一破败村落。

忽见一群百姓围聚一处,喧哗不已。

李翊命人查看,回报说是当地百姓断粮数日,已有数人饿昏在地。

姜维策马近前,见状不忍,回禀道:

“相公,百姓饥馑至此,是否该当赈济?”

李翊沉吟片刻,摇头道:

“此行非为赈灾,粮草自有定量,不宜节外生枝。”

李治年少心软,忍不住插话:

“父亲!他们毕竟是大汉子民。”

“您身为首相,岂能见死不救?”

“儿虽年幼,亦知‘民为邦本’之理啊!”

尤其在看到李翊出洛阳后,百姓们夹道相送的场景。

李治心里清楚,他的父亲是一个百姓的好首相。

现在,百姓就在眼前快要饿死了。

如果见死不救,岂堪为首席宰相?

李翊凝视幼子,见他目光坚定,露欣慰之色,遂改口道:

“……治儿能有此心,甚好。”

“便依你言,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命令一下,

随行粮车当即停下,开始发放粮米衣物。

初时百姓还跪地叩谢,称颂相爷仁德。

不料消息传开,饥民越聚越多。

见粮车有限,恐自己分不到,便开始推挤抢夺。

甚至有人为争一袋米而大打出手。

护卫军士见状,急忙维持秩序,却反遭饥民咒骂:

“狗官!既放粮为何不多放些!”

“横竖是死,不如拼了!”

话落,

人群中一声鼓噪,饥民们既一拥而上,进行抢夺。

李治在车中看得心惊,黯然道:

“我等好心救济,他们为何不知感恩,反生怨恨?”

李翊平静道:

“治儿记住,‘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

“人若饥寒交迫,命在旦夕,哪里还顾得上礼义廉耻?”

“这不是百姓之过,而是为政者之失。”

姜维闻言,若有所思:

“相公之意是……”

“若使百姓丰衣足食,何至有此乱象?”

李翊叹息道,“为政者当思根本之策,而非临时赈济。”

“今日之乱,罪不在民,而在朝堂。”

说罢,李翊命人传令:

“不必强行维持秩序,让百姓自取所需,能救多少便是多少。”

随后又对姜维道:

最新小说: 医婿 尊品贵婿 至强龙尊 上门女婿叶辰萧初然 上门王婿叶凡 叶凡唐若雪王婿 娱乐圈第一甜 惊山月 华娱:从飞轮海开始 听懂动物语言:我成了警局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