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时间里,一个又一个同事站出来,指出陈远志多年来窃取创意、抢占功劳的行为。那些他以为永远不会被发现的“小聪明”,在这一刻全部被摆上了台面。
“不是这样的...”陈远志试图辩解,但声音被淹没在众人的指责中。
最终,公司以“职业道德问题”为由,辞退了他。
失业后的陈远志并不慌张,他相信以自己的“能力”,很快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然而,投出的简历石沉大海,昔日称兄道弟的“朋友”也纷纷找借口推脱。
更让他措手不及的是,妻子在此时提出了离婚。
“我受够了你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妻子冷静地说,“你总以为自己聪明,把别人当傻子。你知道吗?我早就知道你在外面的那些事了。”
陈远志震惊地看着妻子,说不出话来。
“不只是外遇,还有你偷偷转移家庭财产,给你那个相好的买首饰。”妻子冷笑,“你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我只是在等孩子高考结束。”
离婚官司打得异常艰难。由于陈远志长期隐瞒真实收入,转移共同财产,法官最终判决他净身出户,还要支付高额的抚养费。
一夜之间,陈远志从“成功人士”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不得不搬进一间狭小的出租屋,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怨恨所有人“对不起”他。
“都是一群白眼狼!”他常在小酒馆里醉醺醺地抱怨,“我风光的时候,一个个巴结我;现在我落难了,没一个人帮忙!”
一个雨夜,陈远志醉醺醺地走在回出租屋的路上,不小心摔进了路边的水沟。他挣扎着想要爬出来,却因为醉酒无力,最终溺死在不足半米深的水中。
几天后,警方联系到了他的家人。由于正值梅雨季节,遗体已经轻微腐烂,需要进行dna比对才能确认身份。
葬礼上,来的人寥寥无几。家人为他购置了最便宜的骨灰盒,简单地举行了告别仪式。
“其实,远志小时候不是这样的。”大姐在葬礼后轻声对二弟说,“记得吗?他上小学时捡到钱包,还会在原地等失主。”
“是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就变了。”二弟叹息,“总觉得全世界都欠他的,什么便宜都要占。”
他们不会知道,陈远志临终前的最后一刻,脑海中闪过的不是财富与成就,而是那些被他伤害过的人的面孔——被他窃取创意的同事、被他欺骗的客户、被他辜负的家人...
在生命的终点,他终于明白:那些年他自以为聪明的算计,其实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而他透支的人品与信用,最终以最惨痛的方式偿还。
“什么都想多要点的人,最终都是穷命。”大姐轻声重复着母亲生前常说的话,撑开伞,步入绵密的雨幕中。
墓园重归寂静,只有细雨敲打墓碑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贪婪与救赎的、未完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