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纳加吉瓦纳昂部落北边的湖滨高地,早春的暖意已悄然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初夏温柔的阳光。吉奇加米湖宛如一面湛蓝的镜子,倒映着无垠天幕与悠悠白云。湖风轻拂,带来淡淡的咸腥与野花芳香,掠过草地,卷起细碎尘土与新生嫩叶。湖面早已解冻,水波荡漾如鳞,偶有鱼跃其上,激起晶亮水花,仿佛银色精灵在晨光中嬉戏。
自卡霍格韦部落被李漓允许在此定居起,一切宛如被春风催醒。这片原是森林与草原交汇的向阳平地,如今已成一处生机勃勃的工地。他们的到来,如一股新鲜的春潮,冲散冬的余寒,也为湖畔注入蓬勃活力。晨曦初照,露珠在草叶上闪烁如钻,午后热浪扭曲空气,傍晚余晖将一切镀上一层金红,连湖风掠过时都仿佛低语着祝福。
动工的日子选在阳光最盛的清晨。战士们脱去上衣,古铜色的肌肉闪着油光,汗水在斧起斧落间洒落如珠。粗壮的原木由森林砍伐而来,直径五至七厘米的小树苗构成框架骨架,深插泥地,筑起坚实根基。高呼声中,原木被抬起,发出“咔嚓”声响,树皮剥落时散发出清新的木香,混合泥土的湿润气息,使整个平地宛如一座天然木工坊。
传统易洛魁长屋便在这原野上缓缓苏醒。它们形似巨兽沉睡原野,最长者近百英尺,可容整个氏族。屋顶覆以厚桦树皮,层层交叠,用兽筋与藤蔓牢牢缠绑。为防雨漏,战士们在树皮下加铺一层柳枝编织的内衬,保暖且通风,雨水顺斜坡流向屋檐排水沟,不致积涝。墙壁以柳枝与藤蔓编织成网,外糊泥土与兽皮,内铺鹿毛毡,宛如一只温暖的茧,抵御春寒残余。
阳光洒满工地,金光碎落如雨,每一斧落下都激起金色木屑。战士们的号子和笑声回荡于原野:“这屋建好,我们就能安家了!神保佑我们!”
特约娜谢身披鹿皮、脸绘蛇纹图腾,亲自指挥妇女们铺设屋顶:“加厚点,别让风钻进来!”妇女们低声吟唱着古老建屋歌谣,歌声宛如春风温柔,却蕴藏坚韧之力:“长屋如母亲的怀抱,庇护我们远离风雨。”
赫利带着几名助手,从营地匆匆赶来,肩上扛着沉甸甸的铁犁、铁铲、铁耙和铁锄。这些农具是由刚炼出的铁锭锤打而成,刃口虽粗却锋利,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冷光,宛如“神之火”的馈赠。她红发乱糟糟,脸上沾满泥灰,笑得像个刚从火炉边蹦出来的女战神:“嘿,特约娜谢!这些宝贝是酋长——不,神赐的!用它们开地,保证事半功倍!”
特约娜谢接过铁犁,手指划过那冰凉而锐利的铁刃,眼中闪过惊异与感激:“这些来自神之火的工具,让我们第一次明白:铁的力量,不只是杀戮,也能开垦大地,播种希望。”她的族人们围拢过来,伸手抚摸铁锄,发出低低惊叹:“好硬!挖土像切南瓜一样轻松!”助手们当场示范,铁铲入地,“嚓嚓”作响,冻土翻开如波浪,远比石器利落高效。战士们大笑:“这铁家伙像神的爪子,一爪抓一大片!”
这些工具的到来,如同春雨般润物无声,让新址焕发出勃勃生机,也让卡霍格韦人对未来的憧憬,如嫩芽般在心中抽芽、生长。田垄初起,卡霍格韦人依旧带来了他们熟悉的农耕技艺。他们在新翻的泥土中播下“三姐妹”——玉米、南瓜与黑豆的种子。这三者相辅相生:玉米高大,为豆藤攀援提供支柱;豆类固氮,滋养土壤;南瓜蔓延地面,抑草保湿。战士们用铁犁掀翻冻土,泥土卷起如浪,散发着潮湿的清香;妇女们弯腰播种,指尖撒下的种子在沟壑中沙沙落地,像是唤醒沉睡的土地。嫩芽破土而出,在风中微微颤动,仿佛新生的脚步,一代新人的希望。
与此同时,奥吉布瓦人则带来了丰盛的肉食资源。他们新建的木栏中,野牛低鸣喘息,鼻息喷出热汽,草香与兽汗混成一种粗犷的生命气息。猎手们抬着熏牛肉和鱼干前来,交换易洛魁人的玉米与南瓜:“你们的玉米,我们的牛肉,换着吃才香!”易洛魁妇女们大笑着应和:“好啊,明年我们一起收割!”
两个部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草地上,孩童们追逐打闹,笑声此起彼伏,宛如初夏林中的鸟鸣。一个奥吉布瓦小男孩拉着易洛魁小女孩的手,蹿过田垄:“来追我!谁先到长屋谁赢!”女孩咯咯笑道:“你的牛大,我的玉米甜!”他们跌进草丛,沾满泥土与嫩叶,笑得前仰后合,仿佛天地间没有比这更美好的游戏。
火堆旁,妇女们围坐成圈,交换着各自的故事、食谱与旧日歌谣。奥吉布瓦妇人递上一碗野米粥,笑道:“尝尝,这是湖灵的恩赐。”易洛魁妇人则献上一块玉米饼:“我们三姐妹的秘方,加了南瓜,更甜。”歌声缓缓升起,两种语言交织如湖风与草原在低语,温柔而悠远。
男人们也早已结伴入林,猎鹿捕兔,不分彼此地分享劳苦与收获。一个奥吉布瓦猎人递出自家打制的铁矛:“试试这个,猎物无处藏身。”易洛魁战士试着刺向树干,惊呼:“神器!今晚鹿肉管够!”黄昏时分,他们围坐火堆边,讲述彼此的狩猎故事,笑声在林中飘荡,疲惫也在友情中悄然散去。
风自吉奇加米湖而来,掠过田垄的嫩苗与新盖的屋顶,也掠过两个曾互不相识的部族之间逐渐熟悉的眼神。那风带着湖水的凉意和草原的芳香,仿佛在轻声低语:这里,终将成为和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