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摆弄着那杆弩矢,叹气道:“只恨未能捉得此贼,难以逼问其同党。不过已知为王氏家丁,我已将其家眷尽数看押。”
曹丕摇头道:“行此事者恐怕不止其一家。”
夏侯惇亦作此揣度:“然也。王氏家口不过百人,所蓄弓弩竟三百余张,必尚有未获之军械,为谋逆所备也。”
曹丕故作沉思,忽然道:“或许,当日救火者,皆为逆贼之同党。”
“这……”
夏侯惇觉得诧异,因为当日救火之汉臣汉官,不下数百人,加上各家家丁,足有万人之众。
他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逆臣。
而且比例不会少。
但你要说这里面都是逆臣,都该斩首。
那肯定也会冤枉不少人。
曹丕窥破夏侯惇疑虑,近身而劝道:“伯父,今先父新丧,我族正处危殆之境。若不先发制人,我等恐皆遭其戕害!”
“可……”
夏侯惇沉吟片刻道:“然彼时救火汉官究竟何人,尚未悉数勘明。老夫已……已记不全矣!”
曹丕冷然一笑:“侄儿有一计,可解此道。”
夏侯惇赶忙询问:“何计?”
“何不于明日于殿外立两旗帜,一红一白。
让救火的官员站在红旗下,未救火的站在白旗下,随后以‘汝当时之心,非是救火,实欲助贼耳’为由,将站在红旗下的官员全部斩首。可绝此后患也!”
夏侯惇一怔,微微转头,以诧异的眼神看向曹丕。
他非是诧异于曹丕的狠辣。
而是此刻的夏侯惇,觉眼前站着的不是二公子,乃是曾经的曹孟德。
是啊,若孟德尚在,遇此情此景。
恐怕也会行相似之事。
曹丕继续道:“此举虽显酷烈狠辣,然足慑彼所谓向汉之臣。即本非心向汉室者,亦必怨恨诸多叛党,以其株连己身也。
人心者,至危难时,往往迁恨于掣肘之同僚胜过于施暴者。”
夏侯惇遂官籍亦在汉室,确实铁心的曹氏拥护者。
他知曹丕之意,更晓曹丕之理,更知曹丕之志。
今见曹丕,犹见于孟德。
今时今日,他心自甘为这不齿之人,必欲铲尽曹氏之危。
于是,慨然说道:“就依贤侄。”
翌日,许都宫外,夏侯惇立起了红白大旗。
凡立于救火旗下者,不听任何解释,直接拖下处斩!
那一日,喊冤的声音响彻许都的天空,汉臣的鲜血流满了整个护城河。
夏侯惇杀大小汉官三百余人。
昔日舍弃刘表刘备,冒死投北的荆襄大儒王粲,眼睁睁的看着两个参与救火儿子被斩下头颅,从此绝嗣,他几乎当场疯掉。
大批曹氏家臣被提拔至朝堂之中。
司马懿、陈群、华歆、董昭、吴质、彭羕、贾逵等,以及曹氏夏侯氏子弟,俱升高官。
曹丕再效其父,彻底把持住大汉朝堂。
有了这帮人支持,曹丕的胆气愈发壮了。
他暗中授意华歆,逼迫汉献帝刘协写下诏书,恳请自己入主邺城,建立魏都,进位为“魏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