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明白,主公对自己的好,犹胜梦中多矣。
不……
梦中的主公亦对自己推心置腹,恩重如山。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谁能和自己的臣子说出此类之言?
就算有人说出了,又会有几分真心。
但诸葛亮明白,刘备当时确为真心。
只是梦境虚幻,终究未能遂主公遗愿,兴复汉室,徒留千古遗憾。
“未应也罢,此时称王确非最佳时机。”
周不疑思索道:“那先生以为,何时为最佳时机?”
“我亦不知。”
诸葛亮温柔的笑了笑:“但绝对不会太遥远。”
周不疑亦深有同感,复问曰:“先生既殚精竭力经营凉州,以拒曹操,然益州、荆州诸事,先生莫非无忧乎?”
诸葛亮反问:“依文直所言,我当心忧何事?”
周不疑沉思片刻,认真的说出两个字:“江东!”
诸葛亮亦心中一动。
遥想梦中,便与曹操作战最激烈之时,江东白衣渡江,致北伐大业功亏一篑。
但那时的荆州,既没有庞统,没有法正,连徐庶也不在。
那现在,他还用担心么?
诸葛亮只觉有强援在侧,终于能心无旁骛地投身所想之事。
一股畅然快意油然而生。
他摇着羽扇沉思而言:
“凉州之局,远非单以阻隔曹操为要。此地需护商道畅通,防羌胡劫掠之患;更要屯田积粮、牧养牛马,拓蜀锦外销之路。国家唯有真正殷实富足,方能保障军旅战力。
否则,纵是巧妇亦难为无米之炊,将军再勇、谋士再智,又怎能与坐拥北方八州的强敌抗衡?”
周不疑亦颔首道:“先生所虑,甚为在理。不过,这也是碰到了主公,若换他主,断不会容先生在此行此经营之策。”
诸葛亮亦点点头,若非主公心之赤城,何以让他以死相报?
“对了,曹丕称王了。”
“哦……”
诸葛亮眉头微微一蹙,沉思起来。
“看来许都是真生出乱子了。”
“可是荀文若的动作?”
“传闻其已自裁于寿春。”
“哦??”
诸葛亮眉头锁得更紧了:“文直,你把所知之况,尽数详说于我!”
周不疑于是将他所知道的许都传闻尽数说与诸葛亮。
诸葛亮沉思良久,突然“呵呵”一笑,眉头却又舒展开来。
看来曹丞相的那五斤鸡舌香,还真的是一点也不白送。
“先生,为何发笑?”
“文直,我方才于你言,主公称王之时不会太遥远。”
“先生是说过,不过,若无先生之劝,无论谁劝主公都不会同意。”
诸葛亮释然的笑着:“不,这个人不一样,若得他劝的话,主公一定会同意!”
“先生所指何人?”
诸葛亮并未继续卖关子,他凑到周不疑的近前:“若非荀令君……便是当今陛下!”
“什么?”
周不疑心中讶异,尽管多年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