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思路还是要领先他几个身位。
“这局棋回头再下,速备笔墨!我这便修书一封,呈与主公。”
“遵命。”
……
另一边,刘备与刘禅亦在议论许都传闻。
父子二人听闻曹丕僭越称王的消息都感诧异。
“前世是曹操先称公,后称王,未及称帝便因头风死在了建安二十五年。”
“现在是建安十八年,曹操会死在七年之后?”
阿斗坦言:“理当如此。只是前世今生之间,因些许细微之变已致局势殊异,曹操之生死,或早或晚,亦未必会如当初了。”
“是啊!汝之前世,他在许都,现在却被孔明锁在了祁连山之外。未曾想,曹丕竟敢效其父,僭位称王!”
刘备言语间已现怒意。
“此人弃高祖之盟于不顾,不愧为曹操之子。”阿斗也恨恨道。
“可面对陛下受此凌辱,我却无能为力,阿斗啊,你告诉为父,此节为父当如何做?”
“孩儿也不知!”
阿斗也坦率摇头,却又说:“不过孩儿知晓,前世汉帝禅让皇位于曹丕。亦闻汉帝过世,父亲大悲,遂领文武百官为皇帝唱奠行礼,追封谥号为汉愍帝。可是,汉帝竟还活着,去世后被曹睿封为汉献帝……”
“汉献帝?”
“献”乃美谥,有聪明睿哲、知质有圣之意,那是曹睿对其褒奖评价吗?
不,这更像是一种阴阳。
用一个看似褒奖的“献”字,“阴阳”皇帝“献”出了自己的皇位。
“竟有此事?”
“嗯!”阿斗点点头:“故而很多人诟病,说父亲称帝之举,有违匡扶汉室之初心。”
“哦……为父竟是在这种情况下称帝?”刘备负手感慨。
“是啊,此时父亲若不登基称帝,咱们大汉社稷便真要断绝了。那些妄加诟病者,本就非真心向汉之辈,不过是寻个由头构陷父亲罢了。”
刘备亦慨然点头。
他在想,堂堂大汉皇帝,身负刘家江山社稷,怎么真的就屈辱禅让了?
回头如何得见列祖列宗?
刘备虽奉仁道,亦非钻牛角尖的迂腐固执之主。
以仁德为立身之本,却不会被人拿着所谓“仁德利剑”劈向自己。
“可惜陛下,当年能毅然发动衣带诏这般勇烈之举,何等雄壮;
怎奈年岁渐长,反倒行出‘禅让’这等令人扼腕之事来。”
刘备长长一叹,为之感慨。
正此时,侍卫敲门来报:“主公,江北来人了,欲见主公。”
“何人?”
“大汉尚书令荀令君。”
“什么?”
刘备顿感诧异,因为荀彧是曹操的人。
坦率而言,刘备是很尊重也喜爱荀彧。
但事曹操许久,难免心思不再纯真。
“他来做什么,邀我为曹丕僭越称王贺喜吗?”
“父亲,恐怕并未如此简单!”
阿斗凑过去,于刘备的耳边轻言几句。
刘备顿时心中一喜:“速备车马,我要出城亲迎荀令君!”
……
而正在此时,另一场鸿门宴则悄无声息的发生在交州之地。
士徽亲兄亲弟,堂兄堂弟,接到盖有士燮大印的邀请信函,俱带少量兵马,往士徽的大本营合浦而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