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尽管纸甲绝对防御性不如铁甲,但它优势在轻盈,且成本低、易于制造,故此许多军队都开始装备纸甲,号白甲兵。
高骈能迅速扩军,依靠的就是湖南的纸甲。
相比较五千工匠而年产不足二万套的铁甲产量,同样工匠数量而每年五万套纸甲的产量,无疑更为适合大范围装备。
当然,高骈也清楚,纸甲只能适合防守,真正向北攻坚,还是需要数量足够的铁甲。
因此他麾下五万多铁甲军,此刻都分布在江北和长江沿线防备刘继隆。
用成本低廉的纸甲和皮甲去武装朱全忠,再让朱全忠不断消耗刘继隆实力,与他拉锯作战,为自己争取时间,高骈的算盘倒是不错。
在他的吩咐下,三十万石粮食和八千甲胄便被运往北方,而此时同为江南势力的宋威、董昌则是因为高骈的突进而暂时停止了交锋。
刘继隆的事情,对于他们二人来说太过遥远,他们只知道高骈已经打到了他们家门口。
相比较他们,半个月后得到高骈回信的朱温则是不由得高兴了起来。
“韩君雄、王景崇、高骈……”
青州衙门中,朱温念着这三个名字,开怀大笑道:“某不费一兵一卒,便得了他们调拨的钱粮甲胄。”
“等刘继隆出兵攻打张思泰,某便将齐州占据,届时刘继隆必然恼怒。”
“依靠诸镇,某不信自己不能与刘继隆对峙。”
此刻的朱温,可谓志得意满。
尽管三镇都未答应他会出兵牵制刘继隆,但他相信只要自己能和刘继隆拉锯,这三镇绝不可能坐视不理。
想到这里,朱温便看向了谢瞳:“仓库中还有多少钱粮可供调用”
“钱帛折色不少于三十万贯,粮草五十万石左右,皆此前平卢镇多年积蓄。”
“好!”朱温沉着思虑,片刻后继续道:“令三郎募兵二万操训,调粮草十万石前往邹平县,葛大郎和张氏兄弟率军三万北上,若是刘继隆以张思泰为贼,我军即攻打棣州,北进义昌。”
“是!”谢瞳应下,随后急忙离开了衙门,准备调动兵马钱粮去了。
在朱温准备北进的同时,刘继隆则是赶在冬至前夜,收到了来自诸道的钱粮文册。
冬月的冬至,无疑是古代节气中最为重要的几日,故此朝廷通常都会在冬至举办大朝会,如今也不例外。
“上千万岁寿……”
“兴!”
洛阳紫薇城乾元殿内,当十五岁的李佾穿着冕服,懒洋洋坐在主位的样子呈现众人眼前时,诸如萧沟、刘瞻等依旧心向大唐的官员,不免都心情复杂,只觉得心被人攥紧,抽搐疼痛。
自从刘继隆入洛以来,李佾便被刘继隆放养式管理给放飞了天性。
对于李佾,刘继隆的要求就是不能闹事,严格在北衙六军监督下活动就行。
哪怕是他要离开洛阳,前往洛阳四周游猎,刘继隆也没有阻止。
反正每年调拨给宫廷的钱帛就那点,又有杨公庆和西门君遂、张瑛不断监督,根本不用他操心。
对于玩心很重的李佾而言,哪怕他知道自己是傀儡,但这样的日子依旧让他感到快活。
“陛下……”
忽的,站在百官门前的刘继隆主动开口,而他开口后,原本有些懒洋洋的李佾都不免坐正了,生怕被刘继隆呵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