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经是腊月十九,可以说李佾只给了他们一个月的时间便要走完所有流程。
这自然不符合礼法,但他们也知道关东越来越乱,李梅灵尽早嫁过去,自然最好。
“此事,臣稍后去吏部与太常寺催促。”
萧沟硬着头皮开口,李佾则满意颔首,随即摆手道:“劳烦二位相公尽快操办。”
“臣等告退……”
见李佾如此,二人只能叹气离开,只是他们刚刚离开不久,才走入偏殿的李佾便听到了殿外的传唱声。
“户部员外郎、邸司郎中、检校朝议郎陆龟蒙求见陛下。”
“宣!”
李佾不假思索开口,因为他知道陆龟蒙前来,必然是奉了刘继隆的敕令。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随后便见陆龟蒙抱着本书走入偏殿。
“陆郎中可是奉汉王敕令前来”
李佾表现得十分和善,但就是这种和善,让陆龟蒙忍不住摇了摇头。
李佾这等表现,着实担当不起中兴之主,看来是天要亡大唐。
“这是殿下对《三国志》的注释,陛下若是喜欢,可留下仔细翻阅。”
“这、额,朕确实喜欢,劳汉王费心了。”
李佾错愕,他没想到刘继隆会让陆龟蒙来给自己送书,故此收下书后,他本还想询问些什么,却见陆龟蒙恭敬作揖。
“臣告退……”
陆龟蒙没有逗留,关于这本书,他在路上已经仔细翻阅过了,李佾肯定能看懂。
见他离去,李佾不免舔了舔干燥的嘴,随后拿起这本《三国志》翻阅起来。
果然,说是注释,但其中并没有太多注释,注释最多的便是刘禅、曹奂、孙皓三人。
哪怕李佾不喜理政,却也能感受到刘继隆是在提醒他。
李佾只觉得口干舌燥,心里渐渐升起无力感。
对于朝野众臣的想法,他又何尝不知道,但仅凭他们,又能成就什么事情
不说别的,宫廷内外,基本都是刘继隆的眼线,他即便能拉拢些兵卒列校,又有何用
效仿元子攸可刘继隆每每上朝,均有百余甲士护卫,更别提其人勇不下项籍,如何挡得住。
李佾已经认命,嫁姐保命就是他最后的期望。
对于朝中这些众臣的心思,他只能假装不懂,每日游玩来躲避这群人的求见。
良久之后,李漼只能缓缓合上这本书,表现出一副害怕的模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久久未曾回神。
他的表现,很快便被人告诉了西门君遂、杨公庆、张瑛。
三人坐在宫内某座殿内,听着帝胸无实才,必不敢乱。”
“小心驶得万年船。”张瑛微微颔首,对跪在殿上的宦官道:“下去领赏吧。”
“奴婢告退……”宦官小心翼翼退出殿去,而张瑛也派人将这个消息送往了汉王府。
刘继隆得到消息后,并未因为李佾的表现而放松警惕。
倒是在他试探小皇帝的同时,朱温派人送往魏博的甲胄,已然运抵了韩君雄面前。
不止是韩君雄,还有魏博诸州的刺史,以及满脸轻慢的数十名将校。
“这关西胡杂的甲胄倒是厚实。”
“厚实又如何,连这群叛贼都对付不了,竟然还被朱全忠打进了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