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殖小队长们吼着大嗓门,踹开一间间集体宿舍,不断催促移民们迅速洗漱、吃饭,然后排成松散的队列,朝一块块农田中奔去。
这里所有移民就像大明卫所的军户一样,全都实施统一管理模式,行走坐卧,吃饭做活,皆听号令。
只有吃过晚餐,行将歇息时,他们才会有一点点自由活动时间,紧张的神经也会稍稍放松一下。
但是,每日繁重的农活早已将所有人最后一丝力气榨光,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去享受所谓的自由活动。
稍稍洗漱一番,刚刚沾上床铺,便很快酣睡入梦,呼声一片。
不过,这般辛苦劳累,移民们倒也没有太大怨言。
因为,屯殖的官人们能让他们每个人吃饱饭。
就这一点,便足够了。
要知道,即使在寒风凛冽的冬日,他们缩在木屋里什么事也没做,寨子里的官人也没克扣他们的吃食,仅仅将一日三餐,改成了一日两餐。
而且,还时不时地加几只咸鱼干,或者熬一锅骨头汤,让他们沾沾荤腥,暖暖心窝。
半个月前,寨子里又来一批新的移民,加上官员和武装护卫,大概有一百六十多人,顿时让这片稍显荒凉的屯殖点变得喧嚣热闹起来。
尽管,随着新移民的到来,使得整个堡寨居住环境立时变得拥挤不堪,让此前三四人一间的集体居屋,骤然又挤进了五六人,以至于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但是,寨子里的伙食也变得好了起来,不仅每日提供的饭量增加了,而且还添加了不少肉食,有鹿肉、鲸肉、鸡肉,甚至还吃到过一次猪肉,让每个移民吃得很是开心。
当然,随着寨中的移民数量增加,也让每个人增添了几分安全氛围。
嗯,相较于周边的土人,咱们不再显得势单力孤了!
数日前,两百六十多亩土豆已栽种完毕,望着那一片规整的田垄,所有人心中满是希望。
这些土豆,再过四五月,便可尽数刨出,成为他们的口粮。
它们仿若每个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梦想。
接下来,便是玉米播种了。
为了尽可能地扩大栽种面积,他们将青川江右岸的河坝荒地也垦殖出来,深翻泥土,将其中的草根尽可能地刨出。
对于这些新辟的田地,移民们并不怎么报以期望,到了秋季,只要不亏了种子,那便是最大的收获。
但寨子里的农技官却告诉他们,玉米这玩意生长期较短,而且还是经过多年培育出的耐寒品种,比较适合宣汉堡温和多雨的气候。
更难得的是,玉米不怎么挑地,即使田地稍显贫瘠一点,也是无妨的,断然不会亏了种子。
“开饭喽!”
地垄那头传来吆喝声,顿时引来所有移民的目光。
只见,几名伙夫拉着两辆板车,慢慢地走过刚架设的松木桥,车轴发出垂死般的呻吟。
车后还跟着几名武装护卫,都是二十出头的精壮后生,背着火枪,挎着腰刀,嬉笑着走来。
今天的午饭漂着久违的荤腥味道,木桶里除了照例的玉米窝头和玉米糊糊外,还有半桶咸鱼干,上面漂浮着几块带皮的鲸脂,油花在阳光下泛着珍珠母的光泽。
“都麻利点,赶紧吃完!”屯殖小队长一手抓着个玉米窝头,一手握着半块鱼干,使劲地咀嚼着,腮帮子一鼓一鼓的,“今日,必须要将这垄地翻完,要不然,一个个都不要下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