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768章 杭州和松江两地的合作!

第768章 杭州和松江两地的合作!(3 / 3)

杭州来的林师傅抓起一把松江棉搓捻:“要是用你们的棉纱配我们的浆染法,或许能织出带暗纹的细布。”

满屋子的工匠突然安静下来。周老太爷的拐杖轻轻点地:“老朽记得祖传方子里提过,洪武三年时松江布能织出云纹。”

“用豆浆泡纱!”文娘脱口而出,“今早试染时,豆浆泡过的棉线特别吃色。”

账本翻动的沙沙声里,陈寒已经算出新成本:“松江出棉,杭州出技,两地合造的新布至少溢价五成。”

暮色渐沉时,工匠们还在激烈讨论。楼下的说书人醒木一拍,正在讲昨日周家染坊的新鲜事。

“要说那新染的松江布,对着日头一照,纹路竟像活水般流动!听说今早苏州布商开价十两一匹,周老太爷愣是没舍得卖……”

二楼突然传来巨响。众人惊愕抬头,只见林师傅兴奋地踹翻了茶几:“成了!用松江棉做经线,杭州细纱做纬线,豆浆染底色,桑叶汁固色!”

朱幼薇拾起刚试织的布样。月光透过窗棂照在布面上,隐约显出松鹤暗纹。她忽然将布样递给周老太爷:“烦请您老掌掌眼。”

老太爷的手指颤抖着抚过纹路,突然老泪纵横:“这就是祖辈说的‘活水纹’啊!洪武八年之后,松江再没人织出来过……”

更夫敲响初更梆子时,两地工匠已经拟好分工。松江负责改良棉种与纺纱,杭州专攻提花机改进。文娘捧着契书挨个让众人按手印,轮到林师傅时,这个杭州汉子突然跪下。

“郡主,小人有个不情之请。”他指着契书上“技术互通”那栏,“能不能让两地工匠每月轮换?我愿带徒弟来松江学棉纺。”

朱幼薇看向陈寒。年轻的国公爷正用匕首在青砖上刻算学公式,闻言抬头:“正合我意。明日就派船送第一批工匠去杭州。”

周老太爷突然咳嗽一声:“且慢。”他从怀中掏出本泛黄的册子,“这是周家历代染方,今日献给工坊。只求一事——让松江子弟也能学杭州的织机手艺。”

烛火噼啪炸了个灯花。朱幼薇接过册子时,封皮上的“洪武三年御赐”字样清晰可见。

第二日黎明,运河码头比往常热闹十倍。二十名松江工匠背着包袱登船,杭州来的林师傅在船头挂起蓝布旗。旗面上“松杭合造”四个大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沈掌柜挤在送行人群里,突然拽住一个年轻工匠:“阿泉,你爹答应你去杭州了?”

叫阿泉的青年扬起手中契书:“沈叔,契书上写着呢,学成回来教十个徒弟。我爹说这是光宗耀祖的事!”

漕船缓缓离岸时,朱幼薇正在工坊后院试新织机。改良过的提花机发出悦耳的咔嗒声,织出的布匹已能看出模糊的暗纹。

“还差些火候。”陈寒摸着布面摇头。

文娘急匆匆跑来:“郡主,杭州飞鸽传书!林三娘说要用松江棉试织一种新纱罗,问咱们能不能专供七籽棉桃?”

“准了。”朱幼薇转向陈寒,“你亲自去趟棉田,挑最好的棉种送去。”

暮色四合时,松江工坊的灯火依然通明。朱幼薇伏案绘制新的织机图纸,窗外忽然飘来孩童的歌声。她推窗望去,只见义学的孩子们手拉手走过石板路,正在唱新学的杭州织谣。

“杭州桥,松江潮,两地工匠结兄弟……”

歌声飘进账房时,陈寒刚盖下“松杭工盟”的朱印。他抬头望向窗外的月色,忽然轻笑:“这下沈万三该睡不着了。”

更夫的梆子穿过街巷,惊起几只夜栖的麻雀。运河上,载着棉种的漕船正破浪而行。船头蓝旗翻卷,隐约可见旗角绣着的松江棉桃与杭州桑枝,在月光下紧紧交缠……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机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

最新小说: 斩断情丝后,全宗门痛不欲生 官路:从扫黑除恶开始 权力巅峰:我老婆是京圈大小姐 修仙万年归来 假少爷被赶回农村带妻儿逆袭人生 重生之东北小城风云录 重生1977,从断亲开始 灵气复苏:开局获得弑神之力 开局一首天下,塌房歌手引爆乐坛 带着Tom勇闯霍格沃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