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芝坐在旁边,看着父子俩碰杯的模样,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她拿起筷子,往柳林碗里夹了块炖肉,哽咽着说:“娃,多吃点,明天路上远,别饿着。”
她不在乎柳林能不能当仙童,不在乎家里能不能扬眉吐气,她只知道,若是柳林选不上,哪怕村里人戳脊梁骨,至少一家人还能守在一起,哪怕饿肚子、受欺负,也是热热闹闹的一家子;可若是选上了……仙凡殊途这四个字,她虽没读过书,却也听老人们说过。那些修道的仙人,闭一次关就是几十年,等柳林再回来,她和柳强说不定早已化作一抔黄土,连儿子的面都见不到了。
“娘,你也吃。”柳林把碗里的肉夹回给王桂芝,小手擦了擦她的眼泪,“不管能不能选上,我都是你们的儿子。要是选上了,我肯定会回来看看你们的,说不定还能带着你们一起去仙山呢。”
王桂芝笑着点头,眼泪却掉得更凶了。她知道这是孩子的安慰话,仙山哪是普通人能去的?可看着柳林认真的眼神,她心里还是泛起一丝暖意,拿起筷子小口小口地吃着菜,仿佛要把这顿团圆饭的味道刻进骨子里。
屋外忽然传来“噼里啪啦”的声响,是村里人家在烧枯竹。王家村的人买不起火药爆竹,更别说那些能炸出五彩光焰的术法爆竹,每年过年,就只能捡些干透的枯竹,堆在院子里点燃,听着竹节爆裂的声音,权当是过年的热闹。那声音断断续续,夹杂着远处传来的孩童笑声,却让这土坯房里的气氛更显沉重。
柳林放下酒杯,走到门口掀开帘子往外看。雪后的院子里积着厚厚的雪,阳光洒在雪地上,泛着刺眼的白光。隔壁王小虎正举着一根点燃的枯竹跑,竹节炸开时,他吓得往后跳,却笑得露出了两颗小虎牙。柳林想起昨天王小虎拉着他的手说“柳林师弟,明天咱们一起去见仙长,我要是选不上,你当了仙人可别忘了我”,心里忽然有些发酸。
这一夜,柳林睡得并不安稳。他躺在床上,耳边总回响着爹娘压低的说话声,还有屋外偶尔传来的枯竹爆裂声。他闭着眼睛,按照《基础吐纳法》的口诀调整呼吸,天地间的灵气顺着鼻腔涌入体内,在经脉里缓缓流淌,让他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迷迷糊糊间,他好像梦见了一片星空,星空中有一道青铜古门,门后传来熟悉的呼唤,可他刚要靠近,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柳强!柳强!该出发了!”是王大胆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带着几分急切。
柳林翻身坐起时,王桂芝已经点亮了油灯。昏黄的灯光下,她正拿着一件新做的棉袄往柳林身上套,眼眶还是红的,却比昨晚平静了许多。“快穿上,外面冷。”她帮柳林系好扣子,又把围巾裹在他脖子上,“路上跟着族长,别乱跑,饿了就吃娘给你装的干粮。”
柳强已经收拾好了行李——一个粗布包袱,里面装着两件换洗衣裳,还有王桂芝连夜烙的白面饼。他把包袱背在身上,又拿起墙角的锄头:“路上说不定有野兽,带着这个能防身。”
一家三口走出屋时,天还没亮,东方只泛起一丝鱼肚白。村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都是村里适龄孩子的家庭。老族长穿着一件深蓝色的棉袄,正站在人群前面清点人数,见柳强一家来了,远远就挥了挥手,脸上带着笑:“柳强,可算来了!快带着娃过来,咱们这就出发。”
柳林跟着爹娘走到人群里,很快就被王小虎拉到了一边。王小虎穿着一件新的粗布棉衣,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柳林师弟,你看我娘给我做的新衣裳!是不是很好看?”他说着,还转了个圈,棉衣下摆扫过地上的积雪,溅起细小的雪沫。
“好看。”柳林笑了笑,目光扫过周围的孩子。村里一共有十二个适龄的孩子,最小的六岁,最大的十一岁,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和紧张。他们的爹娘围在旁边,不停地叮嘱着,有的还在给孩子整理衣裳,空气中弥漫着干粮的香味和淡淡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