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自己和大臣们商议一番,再决定是否支持李景孝北上时。
太上皇说道,“景祐,天色不早,你独自骑马,从蓟州赶回来,想来应该累了。
不如回家歇息一夜,明早再决定是否北上的事。”
李景孝却直接拒绝,抱拳说道,“圣人、陛下,臣深受皇恩,年仅16便高官厚禄在身。
此时鞑靼入侵,正是报效两位陛下,报效朝廷的之时。
大同、宣府之困不解,臣不愿归家、消磨意志。
请圣人、陛下准许,臣连夜回蓟州城做准备。
若是圣人和陛下,和朝臣们商议之后,不管是北上还是继续去宣府,只需快马传递旨意给臣便是。”
这话说的太上皇和皇帝,都有些血气上涌,热血沸腾的感觉。
而且看着一身甲胄,大红文武袍上,一头威风凛凛的猛虎,犹如此时的李景孝一样无所畏惧。
皇帝顿时觉得,不赌一把,会寒了李景孝这番效死的雄心。
也不管他爹了,猛的站起身,“爱卿如此忠勇,朕便陪你赌一把。”
说完,对着夏守忠喝道,“传旨,加景祐五军都督府右都督,副总兵官,统领三千精骑北出草原。”
说完,皇帝又说了一堆话,意思只有一个,只要能解了大同和宣府的困局,李景孝能便宜行事。
而且蓟州城里的粮草、军械、马匹任由他支配,就连蓟州和辽东的大军他都能调动。
听的太上皇直皱眉,不过,太上皇几次张张嘴,最后还是没说什么。
虽然任命李景孝为‘五军都督府右都督’,但前面还有个‘加’字。
说白了就是个头衔,打完仗,也不用李景孝真的去五军都督府做事。
而且要是没有总兵、或者副总兵的官职,连统兵的权利都没有。
调动蓟州粮草军械马匹和士卒,不过是支持李景孝北上而已。
蓟州本来就已经荒废,能调动的士卒,顶多几千上万。
至于调动辽东的大军,那也要辽东镇愿意配合,否则多的是理由拖延。
所以太上皇这才几次想开口,最后还是没说话。
甚至太上皇心里还明白,自己这儿子,是借着李景孝北上,在试探自己。
五军都督府,之前一直被太上皇死死捏在手里,用来掌握京城绝大部分的部队。
现在借着李景孝,在五军都督府里,打开一个缺口,将来就好办了。
要是自己不答应‘加李景孝五军都督府的右都督衔’,保管李景孝会越来越偏向皇帝。
这可是正一品武官,虽然是虚职,那也是正一品。
多少文臣武将一辈子,别说正一品了,就算是二品虚职,都是可望不可求。
太上皇心里犹如明镜一样,稍微一想就知道自己这皇帝儿子的心思。
要是换成以前,太上皇即便不反对,也会同样施恩于李景孝。
可现在修道有成,老皇帝长时间忙着修炼,对权势的欲望也就少了些许。
但要是皇帝挑战他的底线,立马就会让皇帝知道。
你老子还是你老子。
给你的,才是你的。
不给你的,你不能抢。
李景孝也不傻,心里撇撇嘴,但皇帝支持,好处还是非常大的。
若是进入了草原,有人在自己背后拖后腿,大不了随便冲杀几个部族,带些人头回来就能交差。
然后可劲的找那些拖自己后腿的人的麻烦。
论阴损手段,越是名门大派的道士们,手里越会收集大量的旁门左道之术。
而且茅山连僵尸都养,说没害人的道法,李景孝可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