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兴国公(2 / 4)

所以要是李景孝也能‘封狼居胥’,对隆德帝来说,就是史书上浓浓的一笔功绩。

同时也证明大周的武功,不比前明差。

所以朝廷上反对封李景孝国公的人,理由再多,也没法完全否认李景孝的功绩。

至于他铸京观,骂他的人再多,心里羡慕的却更多。

最后还是太上皇站出来,同意了皇帝的决定。

而且李景孝带回来了近三万匹的战马,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要是用钱来算,这三万匹战马,至少也值钱两百万,甚至三百万两银子。

而且李景孝当初击杀的鞑靼人首领中,就有个万户长,其他的千户长、都统、章京和部落首领死的就更多。

反正只要成了李景孝攻击的目标,他是一个都不留。

刚进草原时,攻击部落还会留着妇孺,可进了草原腹地,那是一个不留。

可以说,经过李景孝这次的清剿,草原上已经伤筋动骨。

太上皇心里有再多的顾忌,第一个想到的是防备草原打着报仇的旗号,过几年又南下。

而且封李景孝兴国公,但兵权却基本没给。

说白了,给你个极高的爵位,却没给相匹配的军权。

而且既然开国时,已经有四个异姓王,还有一门双国公的贾家。

给李景孝个国公身份,在太上皇眼里,就不再是太过难以接受的事。

当然未来李景孝再立功,就只能赏赐他一些钱财,相信以李景孝的聪明。

能明白他自己已经升无可升,赏赐太多,他反而会不安。

甚至给他更大的军权,在李景孝眼里,说不定是想对付他的预兆。

李景孝也确实不想当什么大周军方第一人,既然不想当皇帝,要那么多的兵权做什么?

免得自己不安心,皇帝和太上皇也不放心。

迎接的队伍一路进了京城,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李景孝,对城内道路两边,不断对自己欢呼的百姓,那是基本上都不理会。

只顾着和皇帝一路聊着这次北征的事。

百姓拥戴,自然是极大的荣誉,但对李景孝这种刚归来的统兵大将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不过他也没一直板着脸,还是偶尔会向百姓挥挥手。

但更多的,还是和隆德帝说着草原上的事。

仿佛和隆德帝讲解这次的经历,才是最重要的。

免得一直板着脸,不和百姓有任何交流,就显得太刻意。

而且他才16岁,这么年轻就心思深沉,反而更容易让人警惕和忌惮。

果然隆德帝偶尔看到他,因为听到有人呼喊‘大周万胜’,也会转头看过去和对方挥手。

随后自己只需要问一句,李景孝立马详细的给自己讲解起来。

一看就知道,在这小子心里,自己这个皇帝才是最重要的。

这让隆德帝更满意了。

进了皇宫,隆德帝带着他去了大明宫见了太上皇后,自然又是一顿夸和试探。

李景孝主打一个谦虚,功劳全是将士们用心和拼命,还有太上皇和皇帝的信任,最后一点点运气,才有了这次的胜利。

太上皇比隆德帝难忽悠,但老头年纪大了,很多事情比隆德帝看得更明白。

这个年龄的李景孝,即便有人说他造反,太上皇第一个不信。

而且李景孝在朝堂上没根基,地方上更是毫无关系。

说他造反,告密的人才是疯子。

最新小说: 带着超市穿越到逃荒路上 悠闲的都市怪谈生活 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庶子无为(科举) 我在749局的那些日子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三角洲行动:拐一只麦小鼠回家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靳总的隐婚甜妻又上热搜了 末世后,偏执狂大佬她洗心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