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兴国公(3 / 4)

既然不会造反,又明显不贪权,李景孝的威胁度,就远远没有九边那些统领几万兵马的大将们危险。

甚至可以说,把李景孝留在京城,反而能震慑边军那些大将们。

所以太上皇对李景孝的态度,明显很是和善。

这让隆德帝在心里不由腹诽,暗道自己这位父皇,还真是霸道。

现在都一心修道了,却还是想把所有军权都抓在自己手里。

好在李景孝虽然年轻,可到底还是心向着自己这个名正言顺的皇帝。

这么一想,看李景孝就更顺眼了。

看的太上皇不由在心里叹息一声,这个儿子当初就不是按照皇帝的标准来培养的。

所以到底还是缺了些帝王心术。

看一个人顺眼时,怎么看都觉得对方极好。

却不知,他这种态度,对他自己和臣子们都不是好事。

随后直接封赏李景孝为兴国公,正式上任五军都督府右都督一职。

不过副总兵的任命,既然仗已经打完了,自然就没了统兵在外的资格。

李景孝无所谓。

甚至就连殿前司副都指挥的位置,他其实都已经不想要了。

不过李景孝不想当,皇帝第一个不答应。

即便他什么都不做,甚至和皇后亲弟弟,也就是殿前司都指挥使曹伯年一样。

成天不去衙门报道,也不去宫里打卡上班都无所谓。

只要李景孝还是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兼马军统领,对外和对内都是一种威慑。

顺带着,升了个从二品的镇国大将军。

这种勋官实际上没什么用,也就是增加了俸禄和荣誉。

其他的官职不变。

李景孝无奈,只能向皇帝建议,殿前司马军因为从当初的1千骑兵,增加到4500人。

干脆设置四个指挥使。

升殿前司马军‘领班都虞侯’汤志杰、常瑞为指挥使,分别统领900重骑兵,1600轻骑兵。

从轻骑兵中选拔100人加入到重骑兵对,恢复到重骑兵1000人的编制。

再升牛展鹏和陈鸿升为指挥使,分别统领2000辅兵改变的轻骑兵。

反正牛展鹏和陈鸿升在草原上,就一直统领着雇佣而来的鞑靼、女真和塞北汉人组成的辅兵队。

太上皇和皇帝一看就知道,李景孝这是分权出去,他自己甚至都不直接掌握任何一支骑兵。

明摆着就是担心自己会被猜忌。

太上皇笑着看了眼皇帝,殿前司是皇帝直属近卫,和侍卫亲军司合称御前两司。

兵员数量,之前殿前司1千马军,2千步兵,加上侍卫亲军司的5600人,一共8600人。

李景孝带着4500战兵和3000后勤兵回来后,一下子就涨到了16100人。

而且李景孝这7500人,可都是有实战经验和精锐。

可以说,太上皇这次的让步确实很大。

隆德帝听完就脸色一喜。

但他没完全同样李景孝的建议。

四个马军指挥使没问题,每人也只统领1千人。

李景孝这个都指挥使,还是管着那900重骑兵,补齐了人数后,恢复到1000人。

最新小说: 带着超市穿越到逃荒路上 悠闲的都市怪谈生活 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庶子无为(科举) 我在749局的那些日子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三角洲行动:拐一只麦小鼠回家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靳总的隐婚甜妻又上热搜了 末世后,偏执狂大佬她洗心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