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二十三章 恰逢其际祖君至

第二十三章 恰逢其际祖君至(3 / 4)

祖君彦不觉赞叹说道:“真是精兵、精骑!蒲山公,仆在东平时,也曾见过张须陀帐下的精骑,如秦琼、罗士信、萧裕等部的精骑,俺都见过。此百余骑与比,不相上下!”

杨得方笑道:“君有所不知,此百余骑正是张须陀帐下旧部。”

“俱是张须陀帐下旧部?那就难怪了!难怪这等精锐。蒲山公,大海寺一战,公大败张须陀,当时仆闻讯得后,其实那时就想来投公了!只是身在郡府,不得机会。”

祖君彦尽管才名播於海内,出身也不错,他的父亲祖珽是北齐末年时的权臣,其族为范阳祖氏,亦由晋以来的北地名族,——闻鸡起舞的祖逖即是出自此族,西晋末,衣冠南渡时,范阳祖氏的家族成员和北地别的士族一样,也是分有不同的选择,祖逖等去了江南,祖君彦的祖上留在了范阳,出仕於十六国、北朝的历朝历代,但因祖君彦父亲祖珽的缘故,入隋以后,祖君彦在隋的仕途却极其不顺。

北齐有个名臣、名将,名叫斛律光,忠心为国,是北齐的中流砥柱,结果却因祖珽的谗言,被北齐的末帝高纬给杀掉了。斛律光能征善战,为人忠直,纵是北齐的敌国北周的君臣也敬重他。后北周灭掉北齐之后,周武帝宇文邕兵入邺城,追赠斛律光上柱国、崇国公,说道:“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邺县,是北齐的都城。这么样一个连敌国都敬重的人物,却死在祖珽的谗言下,祖珽在北齐亡前就死了,然却因此导致了其子祖君彦受到牵累。

薛道衡赏识祖君彦的才学,文帝杨坚朝时,就向杨坚推荐过祖君彦。

隋之肇建,代的是北周,北周灭北齐之战,杨坚跟着宇文邕有参加,因杨坚对斛律光的死也是感情复杂,去一强敌,自是好,但如此个英雄人物,死在小人之手,亦可惜,厌屋及乌,遂拒绝了薛道衡的举荐,说道:“是非杀斛律明月人儿邪?朕无用之。”

——明月,是斛律光的字。

杨坚不用祖君彦,到了杨广继位后,杨广一则因杨坚不用其之由,二来杨广善忌,心胸不宽阔,他有文采,他就见不得别的比他更有文采的人,於是也不用他。

说来实是“空怀才华、蹉跎下流”,以致祖君彦到投李密前,也仅才在东平郡府任了个小小的书佐,检校宿城令。“检校”者,代理之意。兼个县令的官,还是代理。亦所以,前时东平郡被瓦岗义军的别部打下后,李密的一道召书送到,祖君彦立刻就动身,赶来相投李密了。

不过话说回来,得召书后,即动身来投这事儿是不假。

祖君彦所言之“闻李密大海寺一战,大败张须陀时就想来投”的这话,却不是真的了。

大海寺一战,瓦岗义军虽然打赢了,可说到底,亦无非是一场胜仗而已。大业九年以今,各地义军打过的胜仗多了。一场胜仗,就算张须陀外有威名,也不代表什么,不代表李密就一定能够成事。因而,祖君彦那个时候,实际上是尚无来投李密之念的。

现李密打下了兴洛仓,这就不同了。

一座大仓,两千多万石粮,便是个傻子也能看出,李密以此为资,怕是真能成事了。

对祖君彦的这句话,李密何等聪明,焉会不知只是一句“客气话”?却没拆穿他,只笑道:“大海寺战后,俺就有心请君前来,唯那时俺已在谋划取兴洛仓,军务繁多,因无暇余。”

房彦藻笑道:“佛云‘机缘’。早请不如晚到。祖君今至,可谓是恰当其时。”

祖君彦问道:“孝朗,卿此话怎讲?”

“日前得报,东都的杨侗孺子、段达、元文都等已得昏君之令,在洛阳广募兵马,将来攻我。这一场仗,事关兴洛仓的得失。若是输了,兴洛仓难保;若是打赢,我军的根基便稳,以此仓粮为仗,足可与东都争锋。君素有智名,今正好可为蒲山公出谋划策,以补我等之不足也。”

祖君彦说道:“越王等在洛阳,现正广募兵马,将来进犯?”

“是呀。”

最新小说: 疯了吧!神话天赋你管他叫反派? 剑出华山 带着超市穿越到逃荒路上 悠闲的都市怪谈生活 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庶子无为(科举) 我在749局的那些日子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三角洲行动:拐一只麦小鼠回家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