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就算抛开身份不谈皇后娘娘也的确是个好。
而且她的身份是怎么都抛不开的,所以他们想的是皇后娘娘是丧仪哪怕办得隆重点儿,只要不太出格都行,这种时候,他们是不会多嘴的。
这事坏就坏在皇上说的不是隆重而是盛大,盛大一词比隆重还要重,他们当然得劝。
听皇上终于改主意了,他们总算松了一口气,不过这口气才松下来就又提起来了,因为皇上问他们,觉得他该辍朝几日。
他们听了这话的第一反应就是,还能几日,当然是三日了,这不已经是惯例了吗。
后来他们又想,不对呀,这回不是十三爷没了,是皇后娘娘没了,那三日肯定是不够的,起码得再加一日才成,这么想着他们开始试探着往上加辍朝的天数。
加到六的时候他们都觉得这个天数不多不少正合适,所以说话声又大了起来。
他们见他们说了这么多话皇上都不说话,就觉得皇上也认为辍朝六天最合适,说话声就更大了,然后他们就又听见皇上说话了,他说辍朝六天不够,他要辍朝九天。
这下他总算知道皇上说的皇后娘娘的丧仪可以不大但要盛的意思了,皇上要是真辍朝九天,那皇后娘娘的丧仪真是够盛的了。
他们张口又想劝,可又怕他们要真劝皇上又反悔了,说一句既然这样,那就还是把皇后是丧仪办得盛大些吧,那这事他们吵了半天不就又回到原点去了吗所以他们就又犹豫了。
他们不说话,皇上却又开口了。
皇上说这些年他在坤宁宫批的折子堆起来怕是能堆成一座山了。
又说他在坤宁宫用旧了的书案就有好几个,问他们想不想看看,要是想,他就让人搬来他们看看。
皇上这话的意思他们都听明白了,皇上这是在说他在坤宁宫处理的政事要是加起来别说辍朝九日了,就是九十日也够了,只是他们不知道罢了。
皇上连这话都说出来了,这就表明他是铁了心要辍朝九天了。
他们要是刚才没争得面红耳赤倒是还能争一争,再劝一劝皇上。
可他们刚才说的那些话已经是在顶撞皇上了,刚才皇上没怪罪他们是因为这事皇上不怎么占理。
这事就不一样了,辍朝几日这事最后其实还是得由皇上做决定,这事他们不能再说皇上不占理了,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没人说话,胤禛就当他们都答应了,对他来说最难的事情其实就是这一件,现在这件事算是解决了,那剩下的事就好商量了。
胤禛的确想把秀玉的丧仪暗中拔高一点儿,可也不能一点儿旧例都不循,所以有好些事他也是循了旧例的。
比如他依旧遵循的是以日易月之制服缟二十七日。
又比如后宫的妃嫔和皇子要穿白布孝服,皇子要截发辫,皇子福晋要剪头发。
再有就是亲王以下的文武大臣需得百日之后才可剃头。
还有就是京中的所有军民男子去冠缨女子去耳环且停止嫁娶作乐二十七天。
这些都不能改,所以胤禛没改,可以改的他还是要改一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