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阳省林集市,樊家湾磷矿。
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总投资17亿元、设计年产62万吨重过磷酸钙以及25万吨磷酸、2万吨氟化铝的樊家湾矿肥结合工程一期项目投产典礼即将开始。
来自于中央和全国各地的观礼嘉宾纷纷到达,现场各种大巴车、中巴车、小轿车、吉普车停满了一大片空场,各种问候寒喧恭维勉励的话语不绝于耳。
站在高处,可以看到由各种罐体、管道、支架、泵阀等组成的钢铁丛林从国道边一直延伸到远处的露天矿区,纵深长达十几里,一眼望不到头。根据现场人员的介绍,这还只是工程的一期,未来还有二期、三期,远景目标是产值破百亿,产品行销全球。
走到近前,各种设备的铭牌上英、日、德、法、西等不同文字历历可见,还有一些文字让见多识广的高凡一时间都判断不出是哪个国家的语言。由此可见,这个工程可谓是博采众长,借助了西方许多个国家的力量。
樊家湾磷矿是国内最大的几个磷矿之一,开采时间可以追溯到50年代初,至今已经有将近40年时间,形成了年采选磷矿石100万吨的生产能力。
在此前,樊家湾磷矿只是一座单纯的矿山,矿石开采出来便被运往各地用于生产各种磷化工产品。
磷矿石的价格一向都是很低的。6、70年代时,每吨磷矿石的价格不足30元。后来价格有所长涨,到80年代后期,每吨磷矿石的价格达到了100元左右。饶是如此,樊家湾一年生产100万吨矿石,产值也只有区区1个亿,对当地的利税贡献非常有限。
这些年,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国家一次次地向地方放权,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各地都在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简单说是什么赚钱就扎堆做什么。
樊家湾磷矿这样一个在全国都排得上号的超级大矿,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穆阳省领导的视野,大家都在琢磨着如何把这个大矿变成一个聚宝盆。
几年前,化工部针对磷化工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矿肥结合、矿酸结合和磷产品深度加工”的战略设想,穆阳省计委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时机,向国家计委提出建设樊家湾矿肥结合工程的计划。几经周折,计划最终获得了批准,矿肥工程随即破土动工,并于近日实现了一期工程的竣工。
按照穆阳省计委的测算,矿肥工程投产后,每年仅销售重过磷酸钙的收入就可以达到5亿元以上,利税超过2亿元,远远高于此前单纯采矿的收入。
当然,穆阳省计委在向国家计委提交方案的时候,重点说的是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肥料,每年可使国家增产粮食20亿公斤以上,节约进口磷肥所需要的外汇上亿美元。
他们才不会说自己的初衷只是看中了这个项目带来的丰厚利润呢。
中国早在5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磷肥。最早是直接施用磷矿粉,1958年开始生产过磷酸钙,也就是俗称的“普钙”。普钙的生产工艺简单,对磷矿品质的要求也低,因此很快就在全国普及开来,各省都建立了生产普钙的企业,最多时普钙厂达到了400家之多,普钙产量占到了全部磷肥产量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