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李承乾的分析,包括李靖在内的所有将领,不由面面相觑。
虽然大唐自立国之初到现在,一直与高句丽存在各种外交矛盾,但双方并未大规模交战过。
而这些将领,也大多数崛起于隋末,对高句丽的印象,还停留在隋朝时期。
所以,当李承乾一套完整的分析讲完之后,他们才清楚的明白了一个事实,为什么隋朝四征高句丽会铩羽而归。
因为高句丽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蕞尔小国,这可是一个拥有完整防御体系的小霸王。
“那依太子殿下之见,我们应该如何对付他们?”
李靖率先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蹙眉凝望李承乾问道。
却听李承乾笑道:“高句丽本来是汉朝的四郡之地,只是后来汉朝动乱,以致他们沦为了异域,倘若我们发兵进攻辽东,高句丽必然倾全国之力与我大唐交战,到时候,再派遣一支海军,从东莱至平壤,海陆夹击,攻取高句丽并不是一件难事。”
“只是,现在这个时段,从海上进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陆地上与高句丽交战,则会被他们拖入战争的泥潭里,就像隋朝四征高句丽一样,容易铩羽而归!”
“这岂不是说,我们拿他们依旧没有办法吗?”
尉迟恭有些郁闷地道:“他们可杀了我们不少人,还劫掠了我们三座城池,这口气,我是真的咽不下去!”
听到这话,众将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以至于气氛陷入了一种压抑的沉默。
想一想后世的满清想要啃掉这些坚城,花了多少时间。
而现在的唐朝,想要从幽州杀到辽东,其实完全不比满清花费三十年左右的时间,从东北杀到山海关前的难度要小多少。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高句丽可不是后世的棒子国。
现在的高句丽,经过十几年的和平发展,已经有了大国气象。
根据《旧唐书》记载,高句丽灭亡的时候,有六十九万七千户。按一户五口人算,也有约莫三百五十五人。
要知道,此时的高句丽经过了隋朝四征,以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两朝四代帝王的持续打击之后,甚至是在李世民征伐高句丽,被打得‘后黄城,银城皆自拔遁去,数百里无复人烟’的大残版高句丽。
所以,此时的辽东全局,巅峰时期的高句丽人口,可能多达五百人之多。
五百万人,哪怕巅峰时期的突厥,也只有三百万人。
由此可见,高句丽能调动的全国兵马,少说也有五十万,而大唐如今的兵力,也不过才六十多万。
从这里就能够看出,为什么隋唐两朝,四代帝王会不予余力的攻打高句丽。
实在是高句丽的地理位置,以及军事实力,相当于在隋唐两朝头顶上悬了一把利剑。
所以,在辽东名义上属于大唐,实际上尽在高句丽掌控中的情况下,如果高句丽继续南下,那么
别的先不谈,就谈华夏历史。
第一次契丹人从这个地方打了进来,然后占据了燕云十六州,从此北宋只能耗费大量的金银,组建最强大的禁军,以免被契丹人杀入华北平原。
毕竟如果让契丹人杀入华北平原,只需半个月,就能抵达开封,然后被一波带走。
第二次是女真人,从这个地方打了进来,然后实现了契丹人一直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一波带走了北宋,造就了靖康之耻。
第三次还是女真人,他们依旧从这个地方杀了进来,然后建立了华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四次就是小日子了,他们从这个地方,一步一步吞并整个华北,横扫数省之地。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新国建立,决不允许丑国踏过鸭绿江的根本原因。
历史的教训都是血淋淋,自然不能再重蹈覆辙。
那么话又说回来,李承乾真的没办法对付此时的高句丽吗?
答案肯定是有的。
只不过,现在还不是他出手的时候。
因为有一个人,肯定比他还想动高句丽。
“启禀太子殿下!陛下驾到!”
就在众将都陷入沉默的时候,门外忽地传来一道禀报声。
众将顿时精神一震,然后齐刷刷地看向李承乾。
却听李承乾淡笑道:“快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