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念的这份奏疏,乃是要让张居正亲批的。
……
片刻后,张居正的值房内。
张居正看罢沈念的奏疏。
先是一愣,然后脸上露出一抹欣慰的表情。
他瞬间就明白了沈念昨日常朝为何要攻击考成法,为何没有将此《安民策》直接呈递给他。
此道《安民策》对民有利,然对地方官员胥吏则大大不利。
让地方官吏一边向百姓催税,一边还要与百姓搞好关系。
简直就是既当婊子,又立牌坊,天天受夹板气。
这会使得地方官吏们叫苦不迭,会使得地方政务越来越难做,会使得官吏手中的油水越来越少……
说白了。
这就是一道“为了天下民生,只能再苦一苦官员”的无奈之策。
一旦宣告天下,必会被天下官员敌视。
此策俨然如最初的考成法、驿递条例一般,必然会出现“言之谆谆,听之藐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
非常难以执行。
沈念若选择私下汇禀张居正。
张居正同意执行此策。
无疑会再次成为官员公敌,并且会有更多官员以张居正柄国专政来做文章,进行倒张活动,破坏此策。
沈念选择常朝直谏。
是为了将执行此策的压力转移到朝廷头上,为张居正减负的同时,也使得此策能够更有效执行。
“子珩如此做,是欲将张居正新政变成万历新政啊!”张居正捋须说道。
若沈念听到此话,一定会很兴奋。
他的目的正是如此。
张居正新政变成万历新政,看似只是变了名头,其实是由内阁操控变成了皇权操控。
大秦之商鞅变法,成在商鞅,更成于秦孝公的支持,然秦孝公一死,商鞅很快就惨遭车裂,变法走向失败。
还有宋朝的两次著名改革:范富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范仲淹与富弼的政策很好,然宋仁宗过于软弱,支持力度不够,最后施行不到两年便戛然而止。
王安石变法最初得到宋神宗的支持,正常施行数年,然宋神宗对其生疑后,变法派迅速被保守派打倒,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的经验告诉世人:新政变法,以皇权为主导,才是最佳途径。
张居正比商鞅、范仲淹、王安石等人的阻力小一些,是因张居正当下拥有执掌天下的权力。
但无论臣权有多大,都比不得皇权,即使当下的皇权还很弱。
沈念的想法是,此策由小万历掌控推行,更为合适。
而这个想法,还需张居正的理解与帮助。
张居正提起毛笔,在奏疏上批阅道:“臣无异议,烦请陛下定夺!”
这句话,正是沈念想要的。
将决定权交给小万历,便对了。
当下的小万历,需要体验掌权施政的快乐,需要百姓的赞美与歌颂。
故而他一定会赞同此策。
官员们对此策即使不满,敢骂一骂撰写此策的沈念,但却不敢公然反对皇权。
沈念这道《安民策》。
是为了大明江山稳固,为了天下黎民少受疾苦,为了考成法能够更稳妥施行。
沈念选择这种方式呈递此策。
是为了帮张居正减负,减轻其被骂独裁专政的压力;是为了小皇帝享受百姓对他的赞美与歌颂,是为了让新政之策能够更长久、更健康地执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