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已是束手无策,却听得有人问道:“宋摊主,你出摊不是有许多大蒸笼吗?蒸笼平日里放哪里?”
汤获仔细一想,顿生疑虑,抬头一看,却见那宋小娘子把一旁的门推开了。
“这是我家后厨——本来这才是正经厨房,只我眼下只做早食,暂用不上,就腾空出来晾放东西。”
“近来雨水多,到处都闷湿得很,蒸笼乃是竹制,容易生霉生臭,这后厨是明室,又大,我们就烧了灶火来晾放厨具。”
门一开,众人还没进去,站在门口的就感受到里头一股子热乎乎的浪往外头涌,又干又燥又热的。
当先几个不约而同地就往后退两三步。
有人走进去看了,果然见那灶中燃着柴禾,仍有余烬。
此人忍不住道:“乖乖,这每天得用多少柴禾,没个十文下不来吧?”
宋妙没有直接回答多少钱,而是道:“我们做吃食生意的,再干净小心都不嫌过,宁可少赚些,辛苦些,不然客人吃出不好来,夜晚睡觉都良心不安。”
她这话自然是说给人听的漂亮话,可在这样的厨房、后院、屋子里说出来,叫场中人人听着,都只觉得顺耳,甚是真诚。
——人家不是说说而已,确确实实就是这么做的。
又有人问道:“你家吃食放哪里?”
宋妙就领着众人去井边,吊上来两只桶,一个桶中拿带盖篮子装了许多蔬果,另一个则是一盘生肉。
那肉用荷叶盖了,上头又盖碗盖,外头还拿荷叶又包一层,以确保肉油不外漏,污了井水。
此时将那荷叶打开,里头果然乃是新鲜肉,一看就是早上才买的。
这一回,满院子人都再无话可说。
甚至有人在后头小声讨论起来。
“是真个干净,比我手脚还干净——下回懒得做,我也来这家买好了。”
“宋记的吃食是好吃又干净,还不贵,一碗糯米饭,小的只五文,烧麦虽然贵些,里头全是肉,就是难排队。”
“听说她家可以提前订的,凑够三十份,第二天有个娘子会上门来帮着送。”
“三十份着实太多了。”
“咱们两家拼一拼呗。”
一时旁边有听到的,复又来问:“你们住哪里?要是离得近,帮我也拼一拼,我家六个人,可以拼个八份早食。”
一群人本是来看热闹,看着看着,好些个几乎当场就要掏出钱订起早饭来。
而那汤获三人的脸色越发难看。
尤其汤获,他再如何嘴硬,此时也蔫了,却是道:“你说自己干净,我也看着觉得干净,可我家老爷子确实是只吃了你摊子上的吃食!”
眼见到了这个份上,他仍旧如此坚持,宋妙先前就不觉得,此时就更不认为此人是来讹诈了。
桥头巷距离两学食巷不近不远,从那汤获抵达时间来看,他带着左右两人从家里出发时候,雨水乃是最大。
要是讹诈,完全可以稍等一等再出门。
而他匆匆而来,裤子、鞋子都湿了,先前并不着急要银钱,张口也愿意报官,此时还直接半认了错。
宋妙想了想,道:“既如此,不如一起去看看汤老爷子,老人年纪大了,一时记错了也是有的——要是能问个清楚,我这头还罢了,大夫知道了源头,也好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