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某甲又进了山,继续找了个地方藏起来。那只背着小猴子的母猴又来了,但某甲依旧是空手而归。
一连几天,某甲进山,母猴背着小猴都在某甲的眼前晃荡。忙活了大半个月之后,某甲还是一无所获,不过,某甲还是慢慢地看出了门道,自己带的木桶没有盖子,把坚果蜂蜜放在桶子里,其实就是白白给猴子送食物。
但是,他们背着的木桶好像也没有盖子啊,因为回去的路上碰见他们的时候,被他们抓住的猴子就直接呆在了桶子里,这是怎么弄的呢。
再进山的时候,某甲就带了块木板,把坚果放好后,用木板盖上了桶子,然后躲起来。这次出现的依旧是那对母子。母猴来到木桶边,用手掀开了盖子,取走了果实。仿佛母子与某甲有了默契一般。搞得某甲恼怒不已。
这样持续了个把月以后,某次回去的路上,某甲依旧被乡人笑话空手而归,但这回,某甲在乡人背上的木桶看出了蹊跷,虽说乡人的木桶也没有盖子,但那木桶的桶身上却有着个拳头大小的洞。
难道乡人被的木桶桶盖是活动的,可以锁死,按照老人的说法,猴子抓到东西以后不会放,然后呆在那里等着你去捉,那猴子是不是从木桶桶壁上的洞把手伸进去的呢?
想到这,某甲快步回到了家,把自己的想法在木桶上琢磨了几番,第二天一大早,某甲就背着木桶进了山,打定主意,这次不捉到猴子坚决不下山。
还真如某甲想的那样,果子的香味从木桶上的洞传出去以后,很快就引来了猴子的围观。不过,这次却不是那对母子。许是因为某甲在桶壁上开的洞太小还是什么的,过来的猴子绕着木桶转圈,也把手朝着木桶上留出的洞折腾了几下,但手始终没有伸进去。
看到这,某甲不禁想起了那对母子,于是,就钻了出来,赶走了围观的猴子,背着木桶来到了那对母子经常出没的地方。
等某甲把木桶放下没多久,就又有猴子出现了。某甲看得很清楚,这次出现的猴子就是那只母猴背上的小猴子,一人两猴也相识了一个多月,对这对拿走了某甲的诱饵还不忘朝着某甲翻个白眼的母子,某甲可是惦记的狠。
虽说没有看见母猴的出现,但等到小猴子把手伸进木桶以后,某甲赶紧从藏身的地方走了出来。还正如老人离开时和某甲讲的那样,看到某甲现身以后,小猴子惊慌着想要逃跑,却又舍不得手里的食物,绕着木桶跳上跳下惊得直叫。
看到这番情形,某甲终于笑了,老子喂你娘俩可也有一个多月了,终于逮住你了,再把你训练一下卖出去,至少不会亏本啊。
于是,某甲就将小猴子捆了起来,背上木桶,牵着小猴子往回走。走着走着,后面的树枝上传来了响动,原来是小猴子的惊叫声唤来的母猴,瞧着母猴尖叫惊慌的样子,某甲也不管它,但看着母猴老是跟在后面呼喊,某甲也有点烦躁,时不时就给小猴子来了一鞭子。
等回到了家里,母猴也跟到了某甲家,骑在某甲的院头吱吱的叫着。
看着母猴一路跟来,某甲的无名火一下子就上来了。他把小猴子拴在院子里的树上,朝着骑在院头的母猴,给小猴子就是一鞭子。
随着鞭子的下去,母猴的尖叫声更大了,仿佛在求某甲不要鞭打它的孩子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