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用熟不用生的原则,不管是大舅还是大姨,都对家里的兄弟姊妹开始了游说。希望他们能放弃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来帮他们干。
小姨跟小姨夫同是油漆厂的职工,单位效益并不好,所以下来也就下来了。三姨是印染厂厂办幼儿园的老师,下来同样没有问题。
但二舅的单位虽然效益一般,却是经营着蔬菜副食的批发,属于不赚钱也饿不死的那种。
而杨瑞老妈则是在公交公司,老爸在房管局,属于相对不错单位,二舅怎么想的当时他们不知道,但杨瑞爸妈当初因为观念问题,没有舍得放弃铁饭碗,但表示有用得着的地方,也会出出力的。
不知道是大舅还是大姨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最终说动了二舅,给他办了停薪留职,一起下了海。
听老爸讲到这里,如果不知道后续发生了什么,这甚至就是一个家族兴旺的开始。
可毕竟人心这种东西,是世界上最南测的。哪怕是亲戚,哪怕是亲兄弟姐妹。
没钱的时候,大家都想有钱,而渐渐有了点钱之后,就想更有钱。
但收入就那么多,人却是不少的,怎么办?
先是跟大舅一起做印刷厂的小姨夫,因为大舅在利益分配上过于苛刻,忍无可忍地小姨夫与之决裂,到目前为止除了打招呼,再无多余一句话。
大姨这边尚好,生意越做越大,店也从原本李沧区的闭塞居民小区,搬到了市南沿海一线,还一开就两个,同时在李沧买下一处网点作为北部市区的桥头堡,将公司业务覆盖整个儿青岛市区。
二舅下来之后,最初是帮着大姨经营着北部那家办公用品店。当初大姨说的很好,这家店就全给二舅经营,她每个月只收市价的房租。二舅为人老实,妹妹既然这么说,他也没啥意见,干呗?
可是干了两年,因为大姨觉得放弃市区北部的市场有些可惜,加上投资炒股多有亏损,便又将二舅所经营的店给要了回去。
二舅没招,尽管心里有些不忿,却也只能退出来。还好当初他办的只是停薪留职而不是完全的辞职,大不了再回去上班?
但毕竟姥爷偏帮二舅,觉得小儿子应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业务,商量了一下之后决定在振华路购买一处网点用作经营。
在2000年初的时候,那个地方的网点上下两层买下来也不过20万。在外公和大舅二舅共同出资下,拿到了这处网点给二舅经营办公用品。当初大舅也是同意了,只是每年会拿到分红。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处网点,成了兄弟貌合神离的最隐患。
“那会儿谁也没有前后眼,哪能知道青岛这房价涨的这么离谱?当年二十万的房子,现在二百万也拿不到啊。”
2005年以后,大舅以前的一些关系,老的老,退的退,尽管江湖上还有他们的传说,可毕竟已经退出江湖了,关系的缺失让大舅的生意一落千丈。经济受挫的情况下,正准备购置房产的大舅,就想要变卖掉二舅正经营的,且已经涨价不少的网点。
这买房子的钱,他出的可是大头,买掉也没毛病吧?
可是二舅买卖干的好好的,当然不同意,之前已经掉坑里一次了,这次再让他掉坑,他哪里肯干?
这俩人自然就呛了起来。
大舅觉得房子他出的大头,他有权利处置它,但二舅则说他每年也给他分红,目前生意都在轨道上,他绝不同意卖,而且当初购房合同的名字可是他的。
最后这件事的解决,还是姥爷做出的。
二舅给大舅一笔钱,算是完全买断这个房子的归属,这样大家都不用吵吵。
那会儿定的价格是四十万,购房款的两倍!
二舅买卖是干的不错,可一下子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只好打了欠条慢慢给大哥。
到这儿,也没啥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