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院士摇了摇头,点评道:“你这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西医原本就因为这点被人诟病,可不能再这样做!”
这名男生羞愧。那名主治医生也羞愧,事实上,他们就是这样想的。根本找不到原因,不妨先去呼吸内科将咳嗽痰多解决了再说。
又有几人发表看法,有说应该去肾脏内科检查的,有说应该直接开腹探查的,等等,陈院士都不置可否。
见到大家为难的表情,陈院士心道,莫非这个病例,对他们来说,太难了?一想,确实是啊。这种病例,没有很丰富经验的医生很难找到正确的病因,至少也应该由副主任医师来诊断才是。
那名主治医生自己没搞定,也没上报,见到病人情况略微好转,又有咳嗽之类并发症,就想转到呼吸内科,简直是胡闹。事后,得找邓主任说说。
邓主任,就是心胸外科的科室主任。陈院士虽然不在这里担任行政岗位,但是其地位远远在科室主任之上。即便是院长见了,也要作弟子礼。
林夕想了想,就发表自己的看法:“回顾其既往的检查结果,有一张CT报告提示,患者心包膜增厚,我认为,应该考虑缩窄性心包炎。”
当即,就有人不屑,冷笑一声道:“你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是缩窄性心包炎?这名患者有缩窄性心包炎所具有的颈部血管征等典型性征象吗?
有人立即附和,道:“就是。回顾病人的既往病史,其主要表现为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急促、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和双下肢水肿,这些对缩窄性心包炎来说,都是非特异性的,你凭什么就认为是缩窄性心包炎呢?诊断病人,可不能靠胡猜啊!”
有不少人便笑了,觉得林夕不自量力,先前靠运气蒙对了两个,就以为自己很厉害了?论理论知识,比起我们来,你还差得远呢!
面对这些研究生们的嘲笑与挑衅,林夕怡然不惧,反而提高了声音,侃侃而道:“不错,确实非特异性。但是,据文献资料统计,在确诊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中,气短、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水肿及腹腔积液分别占24.7%、89%、89%和62%。”
林夕说到这里的时候,那名留长头发,很有艺术气息的男生就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咋地?东施效颦?我可是文献量很丰富的,你能和我比?
不过,林夕说出这么准确的数字,博闻强记,倒有点令人刮目相看。
林夕懒得理会旁人诧异的目光,继续道:“由此可见,并不排除缩窄性心包炎。再说,胸部CT对心包膜增厚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据文献表明,72%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在胸部CT下可以发现心包膜增厚。在CT下,当心包膜厚度大于3~4mm时,其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敏感性为83%~91%,特异度为100%。在所有确诊患者中,其心包膜厚度在CT下均大于3mm。在该病例中,心包膜的厚度在CT图像上大于4.5mm,在病理组织标本中厚度达6mm,这对诊断缩窄性心包炎是非常必要的!单凭这一点,我就觉得,缩窄性心包炎的可能性极大,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检查!”
其他人顿时沉默。实在是,林夕这一口气说下来,那股自信的气势,竟然震慑住他们了!
他们以为林夕理论知识薄弱,唯一的长处就是已经进入医院临床工作,可能一线的经验比他们稍微强那么一点点,但是,哪里想到,林夕能说出这么多“据文献表明”。
虽然这些文献,不知道是什么文献,但是没见陈院士连连点头吗?他们不知道,陈院士肯定知道这些数据都是言之有据的,要不然,依着陈院士的性子,你要是胡编乱造,信口开河,骂不死你!真当陈院士不会骂人吗?
陈院士是平时不骂人,很少骂人,但是一旦骂起人来,一般的人还真挡不住。曾经,他们就见过,一个弄虚作假的学长被陈院士骂得狗血淋头,还当众将他从课题组给开革了出去。
其实,林夕虽然仅仅是本科毕业,但是他大学五年,没有跳级,而是扎扎实实打基础,在图书馆里遍阅医书,还查阅各种医学期刊,国内外文献,理论知识其实远比在场的这些研究生要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