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认为他能够在S级别的期刊灌水也是一种本事,而且石毅当年回国,引领了海外中国科学家归国的风潮,对国内贡献巨大。
再加上后来辞去公职,和诸多顶尖科学家共同创办西湖高等研究院,致力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这样的人物无可非议。
庞学林对此倒不可置否。
国内学术界虽然山头颇多,但以庞学林如今的学术地位,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最高的那座山峰。
只是庞学林有些奇怪,西湖大学从创建到现在,也才不过四五年的时间,整体规模很小,目前虽然也有理学院和工学院,但最强的还是石毅领衔生物学领域。
他不明白石毅这个时候过来找自己,这是想干嘛。
这时,一旁的万易道:“庞教授,既然你有客人过来了,那我先走了,项目组那边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处理。”
庞学林点了点头道:“万教授,那就辛苦你了。”
万易离开后,庞学林来到会客室,便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儒雅中年男子正端着茶杯喝茶。
看到庞学林进来,对方站起身,微笑着伸出手道:“庞教授您好,我是石毅。”
“石教授,很高兴见到你。”
两人寒暄片刻。
庞学林微笑道:“石教授,不知道你今天过来这是……”
石毅微笑道:“庞教授,我是向您寻求合作来了。”
“合作?”
石毅笑道:“是这样的,庞教授,我听说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正在向全球招聘理学与工学领域的顶尖人才加盟,你看钱塘实验室、江城高等研究院和西湖大学之间,能不能形成一种合作模式:即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的部分学者同时担任西湖大学的兼职教授,至于我们西湖大学,可以在生物学以及基础医学领域为钱塘实验室以及江城高等研究院提供全力支持。”
石毅希冀地看着庞学林,对于这次主动找庞学林寻求合作,石毅可是抱了很大的希望,。
西湖大学从2018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有三年时间了,虽然吸引力不少国际顶尖学者加盟,但是在理学和工学领域,实力并不算有多强。
特别是最近两年时间,庞学林率领江大异军突起,在数学、材料学、电化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隐隐间甚至让江大与清北有了分庭抗礼的意思。
而庞学林自己,更是堪称妖孽。
在数学领域的种种成就就不必说了,在材料学领域,他和李长青合作搞出的高纯度电子级单壁碳纳米管和大尺寸单层石墨烯(飞刃材料项目还处于对外保密阶段),均已经实现了产业化。
李长青这样只能在国内算是一流的学者,因为与庞学林的合作,瞬间成为了国际碳纳米材料领域的权威。
那些参加这一项目的教授、副教授乃至于实验室里的实验狗,都成了各大科研机构竞相争取的香饽饽。
在电化学领域,庞学林更是慧眼识人,和柯顿·沃克合作,帮助这样一个早已被产业界抛弃的过气大牛,重新走上巅峰。
据说正因为锂空气电池项目的成功,诺贝尔奖委员会已经考虑决定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庞学林和柯顿·沃克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