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进入九月了,距离本年度的诺贝尔奖公布还有一个多月时间。
说不定过一两个月,眼前这位年轻人,就会成为国内第二位真正意义上的诺奖大佬了。
而江大化学工程学院参加锂空气电池项目组的那些学者们,同样也名利双收,据说庞学林甚至将非常大方地他掌控的星环科技的部分股份,分给了参与这一项目的学者们。
即使每人只有百分之零点几,那也是以亿为单位的。
正因为如此,当由庞学林主导组建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的消息传出,并且向全球邀请学者加盟以后,自荐的简历差点塞爆了钱塘实验室的官方邮箱。
其中甚至不乏许多诺奖级学者,那些国际一流的学者更是如过江之鲫。
要知道石毅在西湖大学这几年费尽心血,也不过是凑齐了一支准一流的团队,论实力和底蕴,和江大跟本没法比。
而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只需一两年的时间,庞学林就可以拉起一支媲美国际顶级科研机构的团队来。
因此,石毅这才决定上门,看看能不能从庞学林这边得到一些帮助,只要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愿意与西湖大学合作,那么西湖大学未来的发展就非常可期了。
听石毅这么一说,庞学林一下子明白了对方的想法。
他沉吟片刻,淡淡笑道:“石教授,合作不是不可以,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请说。”
石毅眼睛一亮。
庞学林道:“西湖大学如果和我们合作,我需要将西湖大学整合到江城高等研究院、钱塘实验室的科研体系内,未来西湖大学的着重点在于人才培养,科研方面全面转入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
“这个……”
石毅一下子就犹豫了。
庞学林这种做法,几乎就相当于要求将西湖大学纳入他的麾下了。
这在施一公看来几乎是不可接受的。
庞学林淡淡一笑,说道:“钱塘实验室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平均每年科研经费方面的投资不低于一百亿RMB,江城高等研究院平均每年的经费,不低于十亿RMB。另外江大已经同意加入到这个体系内,钱塘实验室的所有仪器设备会对江大部分学科专业同步开放,江大教授通过考核后,也可以成为钱塘实验室的或者江城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员,而且星环科技公司未来每年将会为江大提供不低于三十亿RMB的教学经费,如果西湖大学愿意加入这样的联盟,我们也会予以同样标准的经费支持。要知道,江城作为一个人口接近千万等级的大都市,完全容纳得下两所国际顶尖大学。”
石毅张了张嘴,拒绝的话却怎么都说不出口了。
要知道,石毅今年已经五十四了,这些年,他渐渐退出了一线科研岗位,逐步向一名教育家转型。
他非常清楚想要筹办一所国际顶级大学有多么艰难。
其中最麻烦的,就是经费问题。
西湖大学采取的是西湖教育基金会支持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作为西湖大学基金筹资主体,西湖教育基金会这些年一直面临着筹资压力。
按照石毅的估算,当西湖大学全容量聘请300位教授时,不算科研经费,一年所需的行政费用就要10亿-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