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之争不像战争,战争输赢一目了然,不服气就全杀光。学说之争更多的意识形态方面,我不认同你就是不认同你,再说一万遍也不会认同你,你再有道理也没用。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道理在别人面前一文不值。
这也是他为什么没有抓住江宁何家不放的原因,没那个必要。
人家底蕴在又有其他世家力保,想就这样覆灭一个传承几百年的世家很难。
当然了,最主要原因还是何家主动认输。
说起来何家家主也是个狠人,知道事情已经不可挽回,果断认输承认自己家族对于小戴礼记的研究不如岳山。
其实也就是承认了大学的存在承认了岳山划分的四书。
其他世家也很明智的不在攻击这一点,算是达成了共识。
我们承认这一局输了,咱们换个战场继续来过。
由此可以看出这场学术之争牵扯的面太广,想靠一个人一本书结束是不现实的。
要分出胜负需要很长时间的争论,最终谁的理论更加全面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更加迎合统治者,谁就是胜者。
而且胜者也不是通吃,输的那一方依然可以存活,可以把自己的学问传承下去,直到重新复起或者消失在历史长河。
所以岳山的《教育》出版并没有让旧学派投降,也没有平息争端,反而让这场争斗更加的白热化。
但他的这本书也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完善了新学理论,坚定了新学派的信心,让新学派和旧学派争斗的时候多了一个有力的武器。
同时,许多中立派或者守旧派在读过这本书后找到了共鸣,选择加入新学派,进一步壮大了新学派。
别看现在大家打的很激烈,那是因为这场斗争刚开始,大家还觉得新鲜。
再加上新学刚刚兴起,旧学派想趁机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他们发现不可能之后就会放弃这个念头。
之后就是旷日持久的的拉锯战,大家没事儿打打嘴仗,四处宣扬自己的学问打压对方的学说。
等打的时间长了大家都疲惫了就没这么多事儿了,该干啥就干啥,剩下的交给时间。
至于最后能否胜利,岳山一点都不担心。
在这场争斗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朝廷,朝廷倾向于谁谁就能获胜。李世民会倾向于谁还用说吗?
即便是现在,论语正义和教育这两本已经公然出现在国子监里,所有的官学学子人手一本。
虽然还没有被正式列为必学科目,但时不时的就会有先生提问两句上面的内容。
世家豪强当然不会束手就擒,出动御史弹劾孔颖达以公谋私。
至于为何弹劾孔颖达……因为这件事情还真不是李世民下的命令,是孔颖达自己把这两本书添加到官学学子必读书目里去的。
说他以权谋私也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