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因为这事儿打架,也是没谁了。
蝗虫是大灾,去年大家都巴不得全国人民都到自家地里抓蝗虫。今年反过来了,蝗虫反而变成了宝贝。谁敢来自家地里抓,那就是虎口夺食。
说话间一行人就到了地头,看着地里的庄稼岳老四非常的骄傲。
他岳老四别的本事没有,种庄稼绝对是十里八村的一把好手。
可是很快他的脸就黑了下来,原来是地里有一群小孩子在抓蝗虫,只听他大喝道:
“你们一群小兔崽子,不知道豆子要熟了吗,你们这一趟把豆荚都弄炸了,豆子都丢了啊。你们这些小兔崽子,真是气死我了。”
这群小孩一见主家过来,拔腿就跑,站的老远岳山都能听到‘噼里啪啦’的豆荚炸裂声,把岳老四给气的直跳脚。
“四翁别生气,我们给你家抓蝗虫呢,省的蝗虫吃你家的庄稼。”这时有一个小孩回头喊了一句。
“你……你……”把岳老四气的差点晕厥过去,但有实在拿那些小孩子没办法,只能干巴巴来了句:“气死我了。”
父母凭子贵,岳山封侯他爹岳老四的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这一点从称呼上就能看得出来。
只要不是同族,辈分比他长的亲切的喊一声老四,同辈分的不分年龄大小都喊他一声四哥,辈分比他低的都喊他四伯,小孩子都喊他四翁。
这里多说两句,古代称呼很乱,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翁婆祖父祖母爹娘母亲父亲是流传最广也是使用范围最多的称呼,在任何时代都可以使用。
只不过祖父祖母父亲母亲更多应用于书面,翁婆爹娘更多应用与口头。
至于唐朝称呼父亲阿耶,这属于时代特色。但在这个时代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大人、爹也同样没有问题。
还有哥这个称呼,大多数时候是个亲切的尊称,可以称呼自己的儿子,也可以称呼自己的同辈,甚至称呼自己的父祖辈都没有问题。
古代父亲称呼自家儿子,亲昵点的都是三哥五哥,称呼同辈兄弟同样可以用。称呼父祖辈叫大哥二哥什么的同样没有问题。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有些少数民族都受到唐朝的影响,到现在称呼自己的祖辈父辈用的依然是哥。
但在唐朝这个哥只能私下用,显得亲昵,公开场合一般还是用比较正式的称呼。
李丽质喊岳山哥哥一点问题都没有,所以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书友就别来较这个真了。
言归正传。
看着那一群‘嚣张’的孩子,岳山站在一旁没有说话。
生气?和一群小孩子划不来。
高兴?小孩子诙谐的童趣?呵呵……在古代粮食比黄金都金贵,这群才刚刚脱离饥饿的小孩子就如此肆意的糟践别人的劳动成果,有趣个季吉尔。
前世网络上流传一个梗‘给孩子一个完美的童年’。看来有必要给这些孩子一个完美的童年,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德智体美劳。
回头就给各家下发通知,所有适龄儿童必须入学。到了学校,哼哼……
后世人经常说种植业是根植在中华民族基因里的天赋,对也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