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的地方在于,经过几千年的漫长发展,中华民族在种植上的天赋确实被点满了。
不对的地方在于,这个世界上哪有不劳而获的东西,中华民族的种植天赋是通过一代代人历经几千年培养出来的。
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到三代,再到春秋战国墨子发明耕犁,后来各种农具组建增多,通过总结种植技术也日趋完善。
到了唐朝时期差不多已经告别了刀耕火种,更多的是有计划的开垦。对于禾苗的间距、除草、灌溉、选种等等都有了系统的方法。
但还有一个很大的不足,那就是积肥。
其实中国人早就知道了土地肥力这个概念,总结出了轮更这种最原始的恢复土地肥力的方法。
但轮更其实也只是减缓土地肥力的流失,不能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要解决土地肥力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积肥。
最好的肥料就是动物的粪便,只是粪便热量太高会把农作物烧死,必须要通过沤肥释放热量才能当做肥料作用于农作物。
然而沤肥技术一直到明朝时期才被发明,在此之前的朝代积肥的方法要么是焚烧农作物秸秆,要么是轮更天然恢复。
但古代穷啊,二十一世纪的农民都在为秸秆再利用问题发愁。但古代秸秆也是宝贵的财富,谁家都不舍得烧。所以恢复土地肥力的方法就是轮更。
岳山穿越之后自然也把沤肥技巧给搬运了过来。
岳老四将信将疑的用过之后震惊的发现,这个沤肥真的管用,轻轻松松亩产多收三五斗。
然后四姓坪开始学习沤肥技术。
当李世民发现四姓坪的庄稼明显优于其他地区的时候——于是全国推广沤肥技术。而且沤肥还有一个副产品,沤肥产生的汁液就是天然的杀虫剂,能有效灭杀农作物害虫。
有人要问了,要是沤肥汁液这么好,为啥二十一世纪不用?
很简单啊,二十一世纪的虫子经历过各种杀虫剂的洗礼,抗药性太强了,一般的杀虫剂都杀不死。
大唐的虫子还没有吃过杀虫剂,简简单单的沤肥汁液就能轻松杀死它们。
这也算是岳山再一次造福大唐人民了。
那群小孩离开,岳老四自己生了一会儿闷气儿就把这事儿抛在脑后了。如果放在以前他肯定会找到孩子家中,让对方赔偿。
但现在,种地更多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乐趣,不指望地里的庄稼过活,所以人也就变得大度起来。
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话一点都不错。
岳山刚发家的时候岳老四不适应骤然的改变,每天都躲在地里干活,等适应了也就能泰然处之了。
他也开始雇佣佃户使用仆人,依然经常下地,也一样心疼自家的庄稼,并且会为了庄稼长得好感到开心,会因为自家的庄稼产量高自豪。
但干活从生活的必须变成了一种习惯性的乐趣。
虽然他没有养成好逸恶劳之类的恶习,但也慢慢的学会了享受。地里的庄稼被小孩子糟蹋了一点,他会生气,但转眼就忘了,不会跑到小孩子家让别人赔偿。
这就是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