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孙休(3 / 3)

巴东守将罗宪实力薄弱不能抵抗,就派参军杨宗突围奔向北方,向安东将军陈骞告急,又给晋公送去文武官员的印缓和人质。

步协攻打永安,罗宪与他交战,大败步协。孙休大怒,又派遣镇军陆抗等人率三万兵士增缓对罗宪的包围。

4月,魏国将领新附督王稚渡海袭击句章,掠取官吏、财货及男女百姓二百余人。

7月,海盗攻破海盐,杀死司盐校尉骆秀。孙休派中书郎刘川发兵至庐陵。

豫章郡百姓张节等人叛乱,人数聚集一万多人。吴国进攻包围罗宪近6月,晋王派遣荆州刺史胡烈率步骑兵二万人攻打西陵以救援罗宪。

7月,吴国军队撤退。吴国再分交州设置广州。24日,再次大赦全国。

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卧病不起,口不能言,就用手书叫丞相濮阻兴入内,又让太子出来拜见濮阳兴,孙休拉着濮阳兴的手臂,手指着太子托付给他。

公元264年9月3日,吴王孙休去世,谥为景帝。群臣尊朱皇后为皇太后。

景帝驾崩后,因为太子只有十岁上下,诸臣请求改立长君,因此濮阳兴和张布违背了景帝意愿,迎立其侄孙皓为帝,但后来二人很快就被孙皓借口处死,而景帝朱皇后和太子也被逼死了。

孙休,出生于嘉禾四年,是东吴大帝孙权的第六个儿子。

一般来说,非嫡非长的他根本不会与皇位有任何联系,没成想在未来他真的能成为东吴的皇帝。

已经18岁的孙休被封为琅琊王,封地为虎林这个长江边沿战略要地,很显然,孙权的想法就是希望诸王能够成为东吴的屏障,与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的想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同年,孙权驾崩,太子孙亮继位,因其年幼,遵照遗诏,由太傅诸葛恪辅政。

诸葛恪认为诸王位于战略要地,有着很大的风险,因此将这些藩王改封,而孙休就被迁往丹阳郡。

在那里,孙休与当地太守李衡不睦,上书改封,于是朝廷将其迁往会稽。

孙休在会稽郡居住六年,期间他结交当地太守濮阳兴和左右将督张布,有着很深的友谊。

太平三年,孙休梦见自己乘龙上天,回头看不到龙尾,醒后不解其意,只觉得十分惊奇。

不久后,当朝皇帝孙亮密谋铲除权臣孙綝失败,皇位被废,为了皇位的延续,孙綝决定迎立孙休即位。就这样,孙休成为东吴的皇帝,是为吴景帝。

孙休即位后,自然也想铲除权臣,但知道自己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因此开始了韬光养晦。

明面上对于孙綝上奏的任何事务,全部予以支持,暗地里也开始谋划如何铲除对方。

孙休与张布秘密商议,在得到老将丁奉的鼎力支持下,成功铲除权臣,夺回了属于皇帝的权力。

孙休亲政后,将教育放在首位,开始大力教育兴国,这不能说是错误,但放在当时三足鼎立的乱世之中,就明显不对。

也正是错误的治国方针,并没有让东吴真正走向强盛。

此外,孙休因为过去与濮阳兴和张布关系密切,再加上他们在铲除孙綝这件事上助力良多,因此在掌权后将大量的权力交给二人,其中张布掌管宫内官署,濮阳兴执掌军国大事,互为表里。这让群臣大失所望。

虽然吴国没能强盛,但也还算稳定。永安六年,蜀汉灭亡,孙休见无法救援蜀汉,因此打算趁火打劫,派出人马想要夺下永安,不料被蜀汉名将罗宪挡住,吴军只得无功而返。

永安七年,年仅30岁的孙休突然得病,甚至无法说话,在其临终前召集濮阳兴和张布作为托孤大臣,将年幼的太子托付给他们,不久就驾崩了。

吴景帝孙休虽说是东吴一众皇帝中算是一个明君,但事实也英明的有限,他的教育兴国本意是好的,

若是放在太平时期,这一番治国理念确实能起到作用,但是放在三国那个乱世,却不考虑强国强兵,这颇有一丝本末倒置的意思。

他是第二位太宗皇帝,但是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其在位6年,即位之初就斩杀当朝权臣,

而后教育兴国,奈何天不假年,年仅30岁的他就早早离去,最终他的国家也不可避免的灭亡。这位太宗皇帝就是吴景帝孙休。</p>

最新小说: 我在修真界做天之骄子 万道神武 杂役都是仙帝,你管这叫没落宗门 当疯批魔尊修无情道后她杀疯了 女主女配互掐小师妹哭唧唧捡漏 开局叛出镇抚司,我刀问江湖 小姐,姑爷已死,心和眼都被挖了 双腿瘫痪?我掌控时间无敌于世! 都市超级邪医 拼背景?我来自天上宫阙白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