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张温(1 / 3)

张温字惠恕,吴郡吴县人。少修节操,容貌奇伟。

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以节操、论议、文章知名当时。

黄武三年(224),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

在呈上蜀汉朝廷的文书刻意称颂蜀汉,以表明和解的诚意,重建两国关系。他在蜀汉表现出色,得蜀汉朝廷重视。

回东吴后不久,被调进豫章的军队,事业上再无进展。孙权一方面介怀他出使蜀汉时称颂蜀汉,又嫌他声名太盛,恐怕张温不会尽忠地由他任用。

当时正好碰上暨艳事件,暨艳是张温引荐的臣子,但他滥用职权,升迁评定等只看自己喜恶。事件被揭发后暨艳及同党徐彪都。

孙权见此,于是以张温与暨艳、徐彪等人多有来往而下罪张温,后更将张温发还到家乡吴郡。

将军骆统曾上书为张温辩解,但孙权不理会。六年后,张温病逝。

在《三国演义》中,张温初登场于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欲与赴东吴的诸葛亮辩论,被黄盖劝阻。

张温,字惠恕,吴郡吴县人。他的父亲张允,因轻视钱财重视贤士,声名显扬州郡,任孙权的东曹掾,随后去世。

张温从小就修养节操,容貌奇异伟岸。孙权听说,就询问朝中大臣说:“张温能与当今何人相比?”

大司农刘基说:“可与全琮同等。”太常顾雍说:“刘基未详细了解到张温为人。张温当今无人可比。”

孙权说:“如果是这样,则张允就算没有死!”于是征召张温请与之相见。

张温谈吐文雅对答如流,旁观者倾慕,孙权为之改容加礼。召对完毕出宫,张昭握着张温的手说:“老夫把心意托付你,你应该明白。”

于是孙权任命张温为议郎、选曹尚书,又迁为太子太傅,很受信任重视。

黄武三年(224年),张温三十二岁时,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国。

孙权对他说:“您本不宜远出,只是担心诸葛亮不了解我所以与曹操往来的用意,故委屈您出行。如果山越祸患全部消除,我们便会对曹丕大举进攻。作使者的道理,即接受命令但不接受言辞。”

张温回答说:“我在国内没有作过亲信大臣的谋画,出行外交没有独自应对的才能,恐怕没有张孟播扬国家声誉的能力,又无子产阐述事理的功效。然而诸葛亮见识深彻,精于谋划,必定了解您的神明思虑和屈伸权宜之计,加上朝廷天降恩惠,推测诸葛亮之心,一定不会有什么猜疑。”

张温到蜀国后,前往宫廷呈上表章说:“古代商高宗守丧却使殷商国祚再次复兴昌盛,周成王年幼却使周朝德治天下太平,他们功勋普盖天下,声威振彻四海。

如今陛下以聪明的资质,与古代圣贤等同,贤良大臣辅佐执掌政务,满朝精英有如群星璀璨,远近人们仰望您的风采,无不欢欣前来依赖。

吴国勤勉军旅国力以安定江南之地,希望与有道之君一起统一天下,倾心协力同规共谋,有如河水绝无反顾。

只因战事频频猛烈,我们可供役使得军力太少,故此只好忍受卑鄙之徒强加的耻辱。现特派下臣张温疏通情况表达友情。

陛下推崇礼义,不应以此为耻而忽视我的请求。臣自遥远的边境,直到贵国首都之郊,频频蒙受贵国殊礼接待,恩诏不断传至,

我受此荣耀感到惶惧,又感到意外的惊奇和不安。谨此奉献我主致陛下信函一封。”蜀汉颇为看重张温的才干。

回国不久,被派进豫章郡的部队出征作战,但他对军功没有追求。

孙权既暗恨张温赞赏蜀汉政治,又嫌忌他的声名过于显赫,百姓都为他的德行才能所迷惑,担心他最终不能为自己所用,

就考虑用什么方式来中伤他,正碰上暨艳事件发生,于是借此机会找出张温的岔子。

张温向来与暨艳、徐彪意见相合,常有书信来往,互相来往问候,于是又判张温有罪。孙权将他软禁在有关官署。

当时无人敢为其说话,只有骆统认为张温获罪,其因在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完全是小人谗言毁誉、君王缺乏明察的结果。

他认为暨艳被录用,主要责任不在张温。就算推荐有误,张温也不是第一个推荐暨的人。

最新小说: 当疯批魔尊修无情道后她杀疯了 女主女配互掐小师妹哭唧唧捡漏 开局叛出镇抚司,我刀问江湖 小姐,姑爷已死,心和眼都被挖了 双腿瘫痪?我掌控时间无敌于世! 都市超级邪医 拼背景?我来自天上宫阙白玉京 玄黄鼎 斗罗:琴声一响,暗器返厂 道侣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