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世界各国威风凛凛的战舰和大炮,都要靠“堆硝法”获取的硝石才能打响。
所谓堆硝法,就是把农村厕所墙上的白碱刮下来……这玩意儿叫硝土,重新提炼之后就是硝石。
当然你要是在墙上直接用火去点,它也会噼里啪啦地蹦出火星来给你看。
另外这种硝石还是制作雷汞,也就是步枪子弹上的底火,所用的重要原料!
……从这一件事上,你就知道燕然想用步枪装备几万部队有多难了,也会明白他为什么需要那么多钱!
另外,汴京十三行里的水泥厂也开始营建。
水泥的技术门槛倒是不高,只要记得配方,几种矿石煅烧之后就成了水泥。
而且燕然造泥也不是用来铺路的,主要是用于军事用途,比如修建坚固的碉堡,所以需求量并不大。
可作用却是不可小觑,估计这东西一旦出现在敌军面前,得把敌人的骑兵逼得挠墙!
之后根据北疆作战的经验,所有的武器装备,都陆续开始定型生产,初期装备部队用于训练。
在这里边,燕然需要囤积大批的铸铁地雷壳和手榴弹壳,因为这东西不仅用量巨大,杀伤力强,而且在战场上对付骑兵效果非常好。
铸铁地雷就不用说了,燕然记得自己看过《地雷战》那个电影,都不下二十多遍……
就算有了探雷器的小鬼子都难以对付地雷,更何况连火药都没见过的女真骑兵?
所以大面积的地雷阵,一定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惊喜。
除此之外,经过这次战斗,仿造于德械装备的长柄手榴弹,也得到了战士的极大欢迎。
因为这种手榴弹,不仅在紧急时刻能拿起来砸人,堪称一件近战利器。而且由于长柄的缘故,投掷距离也比普通手榴弹要远得多。
另外长柄手榴弹不会像卵型手榴弹一样,落在地上还会给你弹跳滚出好远,长柄手榴弹甚至落在坡地上,都不容易滑落下来。
还有子弹,这次也得以定型。根据战场上实战的结果,想要在远距离穿透敌军重甲,在诸多子弹之中有一种子弹穿透杀伤的效果最好。
那就是铜壳钢芯的子弹,在两百米外,击穿完颜宗望铠甲的就是这种。
燕然本人很清楚,冲压出黄铜的子弹头外壳,然后往里边挤压一个同样冲压制成的钢芯,在技术上是没难度的。
但是要保证子弹在远距离上的精度,这种钢芯在弹头中的定位,是不是在重心上却很重要。
一旦偏离重心,子弹射出去后就会翻滚,因此燕然还需要改进制作子弹的机床,增加制造精度。
同时火炮和六管手摇机枪,也在不断地试射改进。
按照燕然的设想,这样的重型武器要配备车辆,组装起来以后由马车拖行,拆开之后能装载在战马上行军。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比如短途行军,或者上山下岭的时候。要求每一个零件都都不能超过战士的负重极限,方便徒步运送。
因为经过这一次作战之后,燕然明白了一件事:
任何追不上金军骑兵的武器,都很难在作战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