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在沙发上长长舒了口气,刚想歇口气,院门外传来“砰砰砰”的敲门声。
李哲出了客厅拉开院门,一个圆滚滚的身影堵住门口——正是金百万,他那身黑色外套被肚子撑得紧绷绷的。
“李老弟,恭喜乔迁之喜!”金百万嗓门洪亮,侧身让出身后的洪三。
洪三穿着中山装,手里捧着个卷起来的纸筒,脸上堆着笑:“李老弟,早就想来看看你的新家了。”
李哲把两人往里让,金百万一进院就咋咋呼呼地四处打量:“去年我来的时候还是个空壳子,这才多久啊,装得这么气派!”
洪三则显得拘谨些,眼睛好奇地扫视着青砖灰瓦的四合院,不时发出啧啧赞叹。他之前只去过前院,还是头一次来后院。
“两位老哥来得正好,我带你们参观参观。”李哲领着他们进了北屋介绍:“北屋三间,左手边是客厅,右手边餐厅。东边是书房,东耳房改了厨房。”他又指向西侧,“那边是卧室,家具都是刚添置的,西耳房改成了浴室。”
走到东厢房时,李哲特意放慢脚步:“东厢房也是三间屋,专门用来接待客人。”
一进门,洪三就被中央的原木茶桌吸引住了,伸手轻轻摸着光滑的桌面:“这桌子真像样!”茶桌配着六把圈椅,下层的封闭柜体里整齐码放着茶叶罐和茶具。
胡桃木原木地板泛着温润的光泽,局部铺着的竹编地毯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头顶仿古铜制吊灯的流苏随着微风轻轻晃动。
东厢房北屋是休息室,单人床铺着素色床单,阳光透过窗纱洒在上面暖洋洋的。
东厢房南屋最里面的娱乐区摆着张可折叠的原木麻将桌,金百万眼睛一亮:“这桌子好,平时能当餐桌,人多了还能搓麻将!”
东厢房耳房改成的卫生间里,白瓷洗手盆擦得锃亮,散发着清新的肥皂味。
参观完院子,三人在东厢房茶室坐下,李哲泡上一壶茉莉花茶,给两人各倒了一杯。
金百万扶了扶茶杯,从洪三手里接过纸筒:“李老弟,你乔迁新居,我和洪哥琢磨了好久送啥礼,你看看这个合不合心意。”
李哲解开绳子展开卷轴,四个瘦硬挺拔的毛笔字映入眼帘——“宁静致远”。字体结体扁稳,转折处利落干脆,落款“启功书”三个字下方还盖着鲜红的印章。
“这是启功先生的真迹?”李哲眼睛一亮,他虽然是个农民,但经过后世的信息时代,也听过这位书法大家的名号。
洪三得意地竖起大拇指:“李老弟果然有见识!我那亲戚在荣宝斋做事,特意帮我们挑的,绝对正品。”
说着从口袋里掏出收据和鉴定说明:“您看,这是正规收据,还有专家鉴定呢。”
李哲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宣纸,感受着笔墨的力道,心里暖烘烘的:“太贵重了,让你们破费了。”
送礼这件事上,两人确实用了心。
金百万摆摆手:“老弟,咱兄弟不说这个,回头挂在书房里,多有气派。”
收起字画,李哲正了正神色,开始说正事:“金哥,洪哥,我准备下一批收30吨罐头,总投资五万。”
我出两万占四成,沈老板一万五占三成,你们俩各出五千占一成。还有个苏明远,之前你们也见过,他是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的,以后跟苏联打交道用得上,他也出五千占一成。
你们觉得合适吗?有啥想法可以说。”
金百万和洪三对视一眼,都点头同意。
李哲继续说:“另外,沈老板那边给了准确回信,中苏的贸易谈判很顺利,沈家长辈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苏联的外贸订单。我和沈老板商量了一下,打算成立一家罐头公司,租赁一个罐头厂,生产咱们自己的罐头品牌。”
金百万愣了一下,租赁罐头厂的想法是他提的,但他回去跟媳妇商量后,又觉得这想法有些冒失:“李老弟,你想生产属于咱们自己品牌的罐头肯定是好的,但问题是咱们都不懂罐头生产,技术上的问题不好解决,这对咱们来说等于是个新行业,我担心被人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