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段时间,罐头厂工人的努力和辛苦金百万和李哲也都看在眼里。
其实,罐头厂工人的工资不高,在李哲所有公司的员工中,是工资最低的,普通工人一个月也就四十块钱。还不到大棚员工的三分之一,这还是没算大棚工人的奖金。
但因为种种原因,李哲不方便给他们加工资,所以只能在福利方面有所补贴。
在工人兴奋和感激的目光中,李哲、金百万、谢厂长、李振国四人出了西厂房。
谢厂长指了指不远处的办公楼:“李老板,去办公室歇会儿吧。”
办公楼是老式的红砖楼,楼道里铺着水泥地,墙面上贴着“安全生产”的红色标语。
办公室在一楼,推门进去,靠窗摆着一张深色木桌,桌上放着搪瓷杯和厚厚的生产报表,墙角的文件柜里码着账本,最上面一层还放着几罐“好滋味”酸黄瓜罐头。
谢厂长提着暖壶,泡了壶绿茶。
李哲坐在沙发上,看向谢厂长和李振国:“谢厂长,二叔,今儿个来除了发工资,还有件事。
地里的青刀豆摘完了,酸黄瓜也是最后一批了,接下来咱们要制作其他品种的罐头了。”
腌渍黄瓜怕热,得过段时间才能种植。
谢厂长和李振国对视一眼,李振国先开口:“没问题,想做啥品种的罐头?”
李哲答道,“我跟股东们商量过,夏天番茄收购价低,出口到苏联的价格也不错,所以,就以制作番茄罐头为主。”
谢厂长立马点头:“这没问题!咱们厂以前就做过番茄罐头,工人都熟,不用重新培训,设备也能直接用,就是得提前调下参数。”
李振国也点点头,他对于制作番茄罐头也是熟门熟路,又琢磨了会儿,又:“老二,咱要不要顺带做些国内卖的罐头?总靠出口苏联,日子长了也不是事儿,打开国内销路,公司才能稳。”
李哲心里清楚,二叔得在理——现在全靠出口渠道,要是渠道有变动,这生意也就没法做了。他往前凑了凑:“二叔,你有啥具体想法?”
“我觉得制作黄桃罐头不赖!”李振国坐直了些,语气都加重了,“黄桃这东西,果肉紧实,高温杀菌后也不散,泡在糖水里酸甜正好,不齁也不淡。
而且它含的胡萝卜素多,做出来的罐头金黄金黄的,看着就有食欲。
咱们北方人也爱吃,逢年过节谁家不囤几罐?”
谢厂长也跟着附和:“李主任得对!国内市场里,黄桃罐头和橘子罐头卖得最好,橘子罐头在南方火,黄桃罐头在北方就是硬通货,咱们做这个准没错。”
李哲点点头,接过谢厂长递来的茶杯:“行,我回去跟其他股东商量下,尽快定下来。”
几人又聊了会生产安排,李哲看了看表,对谢厂长:“差不多了,叫工人们来领工资吧。”
金百万立马打开随身的公文包,里面是一沓沓用橡皮筋捆好的现金。
很快,办公楼楼下传来了工人排队的声音,夹杂着笑和脚步声——有人在算这个月能攒下多少钱,有人在约着领完工资去镇上买东西,热闹的声响飘进办公室。
……
晚上六点多,杨马村的天阴沉沉的,钟家院子里的梧桐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