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想来,竟真像是个笑话。
即便将如今所有赢姓宗亲捆绑在一起,恐怕也难以撼动赵凌分毫。
“这……便是皇帝独有的霸气么?”扶苏心中震动,不由想起始皇帝当年废除谥法的壮举。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
始皇帝以其超越时代的霸气,认为后世无人有资格评判他一生功过,“皇帝”二字本身已是至高无上的概括。
他自称“始皇帝”,追求的是超越生死,不容置疑的永恒权威。
而眼前的赵凌,更是直接以“武帝”为号,其开拓进取,不畏变革的雄心魄力可见一斑。
他连始皇帝定下的许多规矩都敢说改就改,关键是朝野上下竟无人敢公开质疑!
这才是真正的九五之尊,天地为其定位,万民为其俯首!
扶苏清晰地感受到,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不容置疑的权威与自信,正从赵凌的骨子里弥漫出来。
扪心自问,若他扶苏为帝,必定循规蹈矩,称秦二世,并且为了巩固权力,大概率会选择打压宗亲,这几乎是所有帝王的必然选择。
然而,这个过程,在赵凌这里似乎根本不存在。
他的自信,已然超越了这种层次的权谋算计。
“长安候无需多想。”赵凌打破了短暂的沉默,目光变得柔和了些许,“举贤不避亲。朕相信你的能力和品性,定能将那些宗亲子弟管教妥当。”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宫墙外广阔的天地,语气转为深沉:“宗亲子弟,若引导得当,严加管束,精心培养,亦可成为拱卫大秦的基石与底蕴。”
“但若放任自流,纵其骄奢淫逸,则必成祸乱之源,遗害无穷。朕不希望看到他们将来为祸大秦,故此重任,非你莫属。”
扶苏身为嬴政长子,在众多弟弟妹妹中本就威望颇高,深受敬重。
赵凌自己日理万机,无暇分心细致管理庞大的宗族事务,交给秉性纯良,做事认真的扶苏,正是人尽其才。
听到这里,扶苏心中最后的顾虑也烟消云散,他不再推辞,深深一躬,郑重应道:“臣,谨遵陛下旨意!必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赵凌的坦诚与信任,让他意识到自己无需纠结于世俗的猜忌,只需恪尽职守,做好分内之事,便是对皇帝,对大秦最好的回报。
殿内气氛缓和下来。
扶苏迟疑片刻,似乎又想到一事,再次开口,只是这次的问题,却带着一丝锋锐:“陛下,臣……尚有一事不解。”
赵凌转过身,颔首示意:“但说无妨。”
扶苏抬起头,目光中带着探究:“是关于百越之地。臣观陛下所施政策,是否……过于仁慈了些?”
“仁慈?”赵凌闻言,眉梢微挑,倒是真的被这个问题勾起了兴趣。
这话竟是从一向以仁德著称的扶苏口中问出?
他随即了然,扶苏的“仁”,大抵是“华夷之辨”框架下的仁,其核心是“大秦子民”。
对于尚未归化的“蛮夷”,这位长兄,恐怕非但不“仁”,反而是个不折不扣的激进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