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年间的汴梁民怨四起。原本只是朴素地希望皇城内高高在上的皇帝能够想起城内数以万计的百姓,将护国柱石一般的李丞相等人官复原职而聚集起来的军民此刻彻底沸腾了。
如果说,原本那道“男子杀尽,妇人虏尽,宫室焚尽,金银取尽”的皇榜只是让愤怒的他们将矛头指向那位无恶不作威胁他们的中书侍郎,嘲讽他为“四尽中书”,却仍旧不愿意用最卑劣的想法去揣度他们的君父的话。
那么,事到如今,他们不得不承认,也许天底下最大的一个草包,最磨牙吮血的怪物,正是他们至高无上的官家。
毕竟他们一家子干的那些事,就算是再无知的百姓也心知肚明,不是人事啊。
而且,分明是你赵家皇帝抛下了沦陷在金兵铁骑之下的北人而去,不思营救也就罢了,竟然还反过来歧视他们
那岂不是此生无望了
子子孙孙皆要在金兵的铁骑之下艰难求生。
与其如此,还不如拉上皇城内的那家子昏君一起去死
而汴京城中的徽、钦二帝听闻自己会被那金兵掳去北方严寒之地,还终老在那里,心头不由得慌成一片。但慌乱之后他们却诡异地冷静了下来。
那他赵构可以跑到南方偏安一隅,他们为何就不能弃了这都城呢
当然是安享他们的富贵荣华最为重要了
至于百姓
完全没想过呢。
打定了主意就是一个跑,他们早已决心,即便是那些该死的死板谏官如何说,他们都绝不会妥协。
凭什么他们在北方受苦,你赵构倒能安享富贵
可还未等他们收拾妥当,便已听得宫闱内部宦官匆匆来报,说是禁宫已被数万汴梁愤怒的臣民团团围住。
赵桓闻言不由得大怒“禁军呢李纲他们呢都死了不成竟然如此纵容那些刁民如此胡闹”
宦官闻言更是浑身瑟瑟。
“怎么”
“禁卫禁卫未曾出动,而李大人,李大人他们也未有动静。”
“什么”
赵桓的心头顿时一片冰凉。
绍兴年间的南宋也不遑多让。
你南迁的朝廷在横征暴敛之时是如何同他们说的分明说好了是要为北伐做准备,勒令他们交上比先前多许多倍的税赋,苛捐杂税无奇不有,简直是求生无门。
结果如今天幕一出,所有人都知道了。
那些巨额的税赋压根就没有用到北伐之上,结果他们如守护神一般的“岳家军”,那个军容严肃,观之可亲的神军之统帅却直接死于昏君奸臣之手,让他们如何能够不愤慨呢
天幕还说昏君活了足足八十一岁,奸相也得以善终。
可是岳家军的那位少帅死时才不过多少岁。为何祸害却能贻害千年,好人却不得长命呢
这让他们何以咽的下心头的那口气
积压了多年的愤懑一朝爆发,便已成雷霆之势。
没错,要为岳家将军修祠还要让奸相去跪拜。
之前天幕说什么来着说昏君因为是皇帝所以免于此难这倒是提醒他们了。
只要推翻了昏君,不就可以让他顺理成章地去跪拜了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话他们还是听说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