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章 植物间谍1(3 / 10)

“你们在被种在蒙顶山上,以后就叫蒙顶茶祖吧”

等回到家中,看到自己正在编纂的四川通志,便根据当地百姓的说法,将吴理真和茶树的故事记录了下来,称7棵茶树为“蒙顶茶祖”。

唐朝时期,诞生了历史上最古老的茶书,茶圣陆羽著书茶经,记载了唐朝时期的各种制茶法和饮茶方式。

宋朝时期,开始流行碾茶为末,茶末与茶汤同时喝下的“点茶戏”,又叫做“水丹青”。

明清时期,改团为散,流行简单的冲泡法。

天幕放出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的茶的吃法

唐朝时期,茶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饮茶法也有煎茶、庵茶、煮茶几种。

煎茶法的用茶是饼茶。饼茶经过炙、碾、罗三道工序,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颗粒的茶末,再进行煎茶。先将茶饼复烘干燥,谓之“炙茶”。等茶叶冷后,再取出打碎,展成粉末状,再箩的细筛,筛下茶即成待烹的茶末。

庵茶是将茶叶先碾碎,再煎熬、烤干、春捣,然后放在瓶子或细口瓦器中,灌上沸水浸泡后饮用的,类似现代冲泡奶粉,只不过唐朝冲泡的是茶粉。

唐代另一饮茶法是煮茶法,即把葱、姜、枣、橘皮、薄荷等物与放在一起充分煮沸,或者使汤更加沸腾以求汤滑,或者煮去茶沫,这样的煮茶法影响到现代,打油茶、擂茶就依然保留着原始煮茶的遗风。

宋朝时期主要流行的是点茶法,类似咖啡的拉花。

点茶法是将研细后的茶末放在茶盏中,先冲入少许沸水点泡,把茶末调匀,然后慢慢地注入沸水,用茶筅去拂,调匀茶而后饮用。宋代饮茶讲究欣赏茶叶本身的原汁原味,而不再在茶汤中加入香料和调味品,是进入清饮方式的开端。

宋朝人发明了许多玩茶的方法,斗茶,分茶,李清照据说就是一名分茶高手,擅长“活火分茶”。

明清时期主要以清水冲泡为主,与现代的冲泡法基本一致,这个时候开始讲究品茗修道的环境,设计了专门供茶道用的茶寮,使茶事活动有了固定的场所。广东、福建、台湾等地流行的工夫茶,就形成于清代,虽然有了不同的仪式感,本质上依然属于清泡法。

少数民族则是各自结合当地的风俗特色。

比如蒙古族用青砖茶或者黑砖茶加入牛乳煮奶茶,藏族在茶汤里加入酥油和盐煮酥油茶,傣族竹筒茶,侗族则是将茶油倒入热锅中,烧熟后加水、茶叶、姜末、盐等一同熬煮,一边用木勺慢慢拍打茶叶,使茶汁充分“打”

出,最后将滚烫的茶汁放在有油炸米花、豆类、花生米、苡米等佐料的茶碗中饮用。

按风俗来分,还有白族三道茶、客家擂茶、惠安女茶俗、新娘茶等等。

嬴政看着五花八门的制茶法和饮茶法,觉得还不如那基诺族的凉拌茶来的方便。

但是他知道,不同的饮茶法定然有不同的原因,还是得研究。尤其是看到那么多少数民族有各种喝法,已经把茶叶融入自己的文明,就知道茶叶有多重要了。

茶也是一种植物,嬴政看向农家领头人“这茶农家”

农家领头人很想说陛下,臣做不到啊

嬴政“不行”

农家领头人咬牙“可以臣这就召集农家子弟挨个尝试一番”

当着百家领头人的面,怎么可以说不行

刘彻刚开始还眼馋地看着茶经,恨不得让天幕放出里面的具体内容,然后就看到各种吃法,顿时哈哈一笑“天幕果然贴心,快,好好记下来试试,这可是大汉本来就有的宝贝。”

汲黯看着唐朝煮汤似的往茶里面各种加佐料,颇为实用性地说道“看起来百姓餐桌上又多了一道菜。”

这种大汉本来就有的宝贝,恐怕不需要朝廷发文,看到天幕后百姓自己就会主动去寻找,然后跟着天幕的方法去尝试。

董仲舒看着宋朝的点茶戏,十分向往“如此悠然自得,颇有隐士高人之风范。”

李广作为武将不喜欢繁琐工序“我倒是更喜欢那泡茶法,简单,清爽。”

卫青生性谨慎没多说什么,但是因为天幕提点后也得以被带到朝堂之上的年幼霍去病带着几分孩子气笑嘻嘻道“我还是觉得直接捣碎了吃好,想吃甜的加点蜜水,想吃咸的加点盐,想吃酸的加点梅子。”

孩子气的话说得大家集体哈哈大笑。

最新小说: 篮球少年,从灌篮炸框开始闪耀 开局夺取BOSS模板 团宠崽崽上房揭瓦指南 医妃宠冠天下 诡秘:整个好活之主 战锤:憧憬成为星际战士 网游:身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 网游之奇货可居 网游之箭神无双 诡异复苏:我能联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