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不乱,日本就没有底气发起南下战略,这还要考虑美国,东非两个变量,也不用多想,即便日本要对付美国和东非,也只会把这两个国家放在最后。
至于说日本不和美国,东非为敌,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日本的野心是称霸整个远东,而不管美国,还是东非不可能让这么大一片区域,全部被日本掌控。
日本和美国,东非之间的关系,就类似苏联和德国之间的关系,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
日本政府内部对这个情况也是一清二楚,他们很明白美国和东非,还有苏联不可能放任日本统治远东,所以要做好应对这三个国家的各种预案。
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日本所面临的压力要远大于德国,德国如果能摆平欧洲的势力,就有很大可能性把东非和美国拒之于欧洲之外。
只不过前世,德国迟迟不能拿下英国,才导致美国能以英国为跳板,配合苏联给予德国最后的致命一击。
而当下来看,日本最能够实现的战略目标就是通过攻占南洋,拿下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两处咽喉之地,然后和东非长期周旋。
至于美国和苏联两个敌人,日本就只能更期待敌人犯错了,就比如美国惧战,而苏联被德国拖死在欧洲,两国和日本之间根本没有缓冲空间,苏联本身领土就和日本是邻国,而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太平洋也是一个堵不上的大窟窿。
所以,东非反而成为了日本三大威胁中,最好对付的一个,至少从地缘上来说是这样。
……
1935年的世界列强里,只有东非和美国,依旧能够坐看风云的话,其他各国,都在积极寻找盟友以应对国际社会的风云突变。
日本毫无疑问,只能选择德国,唯有德国和日本没有利益上的冲突,而两国都要应对苏联的威胁,相互之间是最理想的合作者。
与日本相比,苏联的处境就很尴尬了,日本还能选择和德国合作,而苏联在整个世界都找不到一个忠实的盟友。
随着德国吞并奥匈帝国后,苏联的焦虑也在不断攀升,为了应对来自德国的压力,现在苏联能做的只有三件事,一是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战略缓冲地带,二是加快扶植欧洲的亲苏政权,三是继续加强后方军事工业的建设。
苏联领导人深知本国的主要工业区集中在欧洲部分的莫斯科、列宁格勒和乌克兰等地,极易在战争初期被敌人占领或摧毁。
这三地的工业,可以说几乎就在德国的眼皮子底下,本时空里,德国本身在一战后就向东部扩张了部分领土,同时,波兰也是德国的附庸国。
这也就意味着苏联首都莫斯科的安全问题,比前世更加突出。
而圣彼得堡更加不安全,德国海军根本就不是苏联能够应对的强敌,如果两国爆发战争,圣彼得堡可能最先受到德国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