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苏联政府而言,古比雪夫是一座模范城市,它的名字也是今年一月份,由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亲自确认变更,以纪念苏联著名的国家领导人、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瓦列里安·弗拉基米罗维奇·古比雪夫。
而古比雪夫市的原名则是萨马拉,源于沙俄时代的边塞城堡。
当然,即便在沙俄时代,古比雪夫也就是萨马拉,也属于发展较快的城市,在19世纪末,其人口和经济就已经能跻身帝国前十大城市之一,排在大约第九位。
不过,沙皇俄国时代,俄国整体工业水平低下,所以即便是十大城市之一的古比雪夫,也就放在沙俄还算够看。
在当时的古比雪夫或者说萨马拉,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当时古比雪夫及其周边是沙俄重要的“粮仓”。
拥有世界上最肥沃的黑土带,农业极其发达,尤其是小麦种植。萨马拉城(古比雪夫)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粮食贸易集散地之一。巨大的粮食市场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商人。这里交易的粮食通过伏尔加河运往俄罗斯北部,如圣彼得堡等地并出口到欧洲。
在苏联时代,古比雪夫迎来了飞跃式的发展,在一五计划期间,古比雪夫飞机制造厂在这座城市落地,截止到现在,古比雪夫飞机制造厂已经成为苏联规模最大,最重要的飞机制造厂之一,而古比雪夫也成为苏联重要的航空工业中心。
然后是能源和冶金业的发展,古比雪夫建设有现代化的炼油厂,成为伏尔加河流域重要的燃油供应基地,为航空、车辆和工业提供动力。
冶金领域,古比雪夫建立了大型轴承厂,这是苏联所有机械工业和军事装备,比如坦克、飞机、汽车等关键部件的关键生产基地之一,其他金属加工和化工厂也相继建成,构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电力方面,古比雪夫国营发电站,同样是苏联一五计划期间的核心工程之一,到1935年,它已成为苏联最大的发电站之一,为古比雪夫所有新建的巨型工厂和城市提供充足的电力,是整个工业综合体的“心脏”。
总结来说,在苏联的一五计划期间,古比雪夫完成了从农业城市到工业重镇的转型,成功从一个商业和农业中心,蜕变为苏联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特别是军事工业。
而古比雪夫的排名也前进到全国前五水平。
虽然名次进步不算多,可是被他超越的城市,在苏联显然也不是无能之辈,而且越是靠前的城市,想要在工业上后来居上,难度也越高。
像东非的蒙巴萨,超越达累斯萨拉姆,成就东非第一大城市地位,就用了几十年时间。
所以,古比雪夫市的工业成就,在苏联极具政治意义,成为苏联工业化的象征之一。
这本身就容易让苏联领导层对古比雪夫抱有更多的偏爱。
而约瑟夫所说的最后一点,也就是古比雪夫的安全性,也是由此得来,古比雪夫发展晚,在国际社会上也不算很知名,至少相较于基辅,敖德萨,喀山等苏联“历史名城”,欧洲人大概率对这座城市并不怎么熟悉。
即便前世,古比雪夫获得较大的国际知名度,也是因为二战时期这里成为苏联的第二首都,而现在二战都还没有爆发,所以虽然古比雪夫已经成为苏联的工业重镇,知名度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尤其是国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