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允许的话,你可以带盟友去战场上找一找日本人。都是王牌飞行员,想必用华北方面军陆航来练练手,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会见,我等你的好消息。”
······
目送vvs代表团的车队驶向万全野战机场后,黄河立即折返回会客厅。刚一推开门,数道如狼似虎的目光便如探照灯般锁定了他。
环视着满屋跃跃欲试的工程师,黄河省去所有客套,直接从公文包里掏出了一个牛皮纸袋子。
“咚!”
厚实的袋子砸在会议桌上,发出了沉闷的响声。可就在下一秒,纸袋中的设计图便被老毛子们一扫而空。
“去去去,挤什么挤,别瞎凑热闹!这重量这口径,不是重坦图纸难道是拖拉机?你们okb-183看得懂吗?”
“给我给我,看清楚武器编号啊。t-3485,中型坦克的项目归我们管!自行火炮的图纸在我的左手边,别把图扯破了!“
“我的我的,都让开!这开放式战斗室配重炮,分明就是我们局的业务。”
经过一段近乎械斗的“分赃”仪式,老毛子们总算是按设计局归属分妥了资料。
可仅仅只是看了五分钟,会议室里此起彼伏的翻页声突然沉寂。所有人齐刷刷抬头,用疑惑且不解的目光看向了黄河。
这神情,这感觉,简直与一年前英国代表团,访问武宿机场时如出一辙。
啊,不是!到底谁是苏联人啊?
我成替身了?你这中坦重坦,怎么看起来毛里毛气的?而且很多设计,怎么跟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呢。
意思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面对老毛子们一脸懵逼又充满探寻意味的眼神,饶是久经沙场的黄河也有些不好意思。
但问题不大,咱脸皮厚。
只见黄某人战术性清了清嗓子,随即面不改色地抛出一套精心准备的技术解释:
“众所周知,全民国的装甲部队最开始都处在万国造的状态。而我们八路军更是集百家之长,以苏系坦克为基础,研制出了一系列新型坦克。”
“至于那些重坦,原本是为本子关东军准备的秘密武器。”
“不过我们发现对付日本人并不需要重坦,所以就把这些图纸拿出来,用以支援深陷战火的盟友。”
很显然,黄河的解释并没有什么说服力。不过老毛子们也不在乎这些,他们现在只关心新装备的两个硬指标:性能参数与实战数据。
战局已到存亡之际,谁还会在意不重要的细节?
似乎是察觉到了盟友的急切,黄河直接从公文包里掏出了几张电报,上面详细记载着t-3485在北非与豹式坦克的交战细节与交换比。
当老毛子们看到1:1.3~1.5的毁伤比时,整个会议室沸腾了,几乎每一个人都发出了不可置信的惊呼。
无他,只因装备76炮的t-34只能交出3.5~4.2:1的答卷,而盟友给出的数据,他们做梦都不敢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