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有些愕然,看着钱谦益道:
“翰林院正九品官员,难道还算低吗?”
“进士可是只有一甲,才能直接当翰林。”
这下轮到钱谦益愕然了,张了张嘴巴,有些口干舌燥地道:
“翰林院正九品侍书,也能算是翰林?”
“他们只是翰林院低级官吏而已。”
朱由检理所当然道:
“都是翰林院的官员,难道还能不算翰林院出身?”
“元士都是国士,放他们到翰林院,就是为国储才。”
“如果有人立下的年功多,从正九品职位也能升上去。”
升上去是升到哪一级呢,当然是指大学士。
因为翰林官员相比其他官员,最关键的就是将来能入阁。
内阁以前就是翰林院的附属机构,只有翰林官员才能当内阁大学士。
钱谦益万万没有想到,皇帝把翰林院正九品侍书,也当作翰林院官员。
这可和他预想的不一样,甚至很多大臣都没有想到这一点。
想到未来的翰林院庶吉士要面临元士的竞争,其中一些元士甚至出身吏员。钱谦益知道这番话传出去一定会引起轩然大波,擦着额头上的冷汗劝谏:
“士子经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还有翰林院的考试,方能成为庶吉士,成为翰林院官员。”
“如今陛下特赐元士出身就能把他们直接点翰林,对庶吉士太不公平。”
“臣以为正九品侍书,不算翰林出身。”
这下朱由检就皱眉了,不悦道:
“都是翰林院官员,难道还有分别?”
“听你这个意思,是只有一甲进士和庶吉士,才算翰林出身?”
钱谦益急忙点头道:
“正是如此!”
“只有一甲进士和庶吉士,才算翰林出身。”
“他们是从进士中优中选优的人才,大学士当从他们中间选?”
这是以前的惯例,如今仍在维持。
朱由检因为不想内阁的权力太大,对此没有改变。不过元士担任的正九品侍书如果不算翰林的话,那对元士也太亏待。
所以他一时沉吟不语,看钱谦益如何解决这一点。
钱谦益对实务或许不怎么精通,但是出身翰林院的他,对这些却是门清。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进言道:
“臣以为元士身份既然等同进士,那就允许他们考庶吉士。”
“有庶吉士身份后,方能算是翰林出身,散官后直接担任正七品官员。”
这对元士来说是个考验,也是直接升到七品官的机会。
同时能把吏员、工匠出身的元士刷下去,不让他们获得翰林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