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08章 诸葛亮开海陆双丝路

第408章 诸葛亮开海陆双丝路(3 / 7)

历朝历代的朝廷,往往不愿、甚至无力去承担这笔费用的。

退一万步讲,

即便以上问题都不考虑,就当直接解决了。

那么鸭子吃完蝗虫的善后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政府头疼的问题。

大量外来鸭群进入本地,

很可能在吃完蝗虫后,转而啄食当地的庄稼。

从而造成新的损失,引发本地农民与“鸭军”主人的纠纷。

首相陈登持笏出列,他向刘备躬身说道:

“启奏陛下,臣昨夜已与内阁阁员拟定了初步的治蝗方略。”

“经李相建议,最终写成了草案。”

“请陛下过目。”

话落,陈登拿出草案。

刘备挥手,示意不用看了,让他自己念出来。

陈登与李翊对视一眼,见李翊点了点头,他方才念道:

“臣请设三百蝗吏,佩铜符巡野。”

“每吏配耒耜手十人,专司掘卵。”

“百姓报得蝗子一斗,赏粟三升!”

刘琰诧异道:

“蝗卵细如粟米,如何识得?”

“易耳!”

李翊自袖中抖出琉璃盅,盛着赭色虫卵。

“此物多产堤岸湿土,状若蜂房。”

“可教童子辨识——儿童目明,更胜成人。”

话音未落,大司农麋竺捧着算盘惊呼:

“三百蝗吏、三千耒耜手,月耗粮饷五万斛!”

“更遑论赏粮,又是一笔巨费。”

“较之蝗灾损失,不过九牛一毛。”

李翊示意陈登继续说。

“可在河北蝗灾重发地,设六大官鸭坊,常备鹜鸟二十万。”

“选退役老卒为鸭倌,按军制管理——此乃永绝蝗患之基!”

众人听完陈登这个提议,无不倒吸了一口凉气。

看来这是要下血本去治理蝗灾了。

如果古代政府真的决心尝试推行“以鸭治蝗”的政策,它需要一套极其复杂和昂贵的系统、

就像陈登适才提出的,设置“蝗吏”,鼓励农民报告蝗卵和跳蝻的发现情况。

必须早发现、早应对,在蝗虫起飞前进行扑杀。

然后建立“鸭兵”储备和后勤系统。

通过集中养殖,在战略要地建立大型官办养鸭场。

常年储备大量鸭子。

设立征集机制,制定政策。

在蝗灾发生时,强制征用民间鸭禽,并给予补偿。

至于指挥权,仍然由中央统筹,地方官负责具体执行。

同时还需要人力动员,招募和动员大量农民作为“鸭倌”。

负责在田间地野放鸭、驱赶和收拢鸭群。

这相当于组织一支临时军队。

当然了,主力军仍然是人。

“鸭兵”只能是奇兵,主力必须是人。

历史上最有效的办法依然是《捕蝗图说》等典籍记载的:

组织民众,采用围扑、火烧、土埋、网捕等方法。

这是成本最低、最能快速动员的方式。

再有就是设立奖惩制度:

对捕蝗有功的官员和民众给予奖赏,对防治不力的官员进行惩处。

这套系统虽然听起来很美好,但实施起来极其困难。

光是这养殖成本,大规模官养鸭群需要持续的粮食投入、人力管理和场地建设。

这就是一笔巨大的常年性财政支出。

而大规模、远距离调动“鸭兵”和民夫,其消耗的粮草、物资也是天文数字。

甚至不排除超过蝗灾本身造成的经济损失。

至于官僚系统的负担,它需要一套全新的、复杂的官僚体系来管理这件事。

其带来的贪腐、低效和内部消耗可能让计划效果大打折扣。

当然,还有社会成本。

大规模征用民夫会影响农业的正常生产,引起民怨。

种种现实摆在眼前,都成了实行防灾的巨大阻碍。

面对这笔经济账。

刘备眉头紧锁,他暗叹当皇帝果然是天下第一苦差事儿。

如果顾着这个,便顾不着那个。

最新小说: 从地狱开始登神之路 斗罗大陆的jojo替身使者 重活一世,我一书封神 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重生得意须尽欢 坠入掌中 不是游戏吗?怎么你们真修仙啊! 华娱:娶中戏校花,激活黄金词条 我的化身正在成为最终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