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早上七点半开馆,晚上十点闭馆,自习室会多留一小时。”九月推开斑驳的实木门,老式铜把手还带着余温,头顶的吊扇立刻发出熟悉的嗡鸣声。前厅墙面上挂着褪色的借阅须知,旁边公告栏贴满四六级讲座海报,“记得带好校园卡,借书还书都得找管理员登记。”
顺着楼梯往上走,每级台阶都泛着被岁月磨亮的光泽。“一楼是社科区,”九月侧身避开横梁,“历史、哲学、经济类书籍都在这儿。最里面的木柜锁着珍贵典籍,管理员赵老师每天要擦三遍玻璃。”二楼飘来旧书特有的霉味,泛黄的书架间挤满外国文学译本,“日语原版书在东南角,不过得小心李老师,她最讨厌有人折书页,上次有个男生用面包袋当书签,被念叨了半学期。”
三楼的风扇转得飞快,吹得窗台上的绿萝叶子沙沙响。“语言学习专区到了!”九月指着整面墙的铁皮书架,“四六级真题、小语种教材都在这儿。窗边的长桌是英语角固定场地,周老师每周三下午会来检查——千万别在桌上刻字,他能对着划痕盯半天。”
自习室的木窗大开着,穿堂风裹着桂花香涌进来。夕阳把老式吊灯的影子投在水泥地上,形成交错的格子。“这儿是全校区最抢手的地方,”九月掀开被风吹起的窗帘,“每天六点就有人来排队。管理员陈老师每天傍晚都会来巡场,要是发现有人打瞌睡,就会轻轻敲敲桌子提醒。”她突然笑起来:“不过陈老师人特别好,去年冬天我感冒咳嗽,他悄悄给我端来一杯胖大海。”
暮色渐浓时,新生们围在二楼柜台前看管理员登记借书。老花镜滑到鼻尖的王老师正仔细核对书目,钢笔尖在牛皮纸登记簿上沙沙作响。“要是找不到书,尽管问穿蓝布围裙的老师,他们闭着眼都能说出每本书的位置。”她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忽然想起一年前自己也是这样,攥着书单站在柜台前,被管理员老师的耐心讲解暖到心里。
\"学姐,你人真好。\"一个新生感慨地说,\"要是没有你,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没关系,我也是从你们这个时候过来的。\"九月笑着说,\"我们学院有个传统,每个新生都会收到一本学长学姐编写的《外语生存指南》,里面有选课攻略、外教喜好,还有很多实用的学习技巧。\"
回到宿舍时,已经快九点了。九月瘫倒在床上,浑身酸痛,但心里却充满了满足感。这一天,她接待了二十多位新生,为他们解答疑惑,帮助他们开启了大学生活的第一页。
躺在床上,九月回想起一年前自己刚入学时的情景。那时的她,也是在学长学姐的帮助下,一点点熟悉这个陌生的校园。如今,她也成了那个帮助新生的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传递温暖。
\"原来成长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发生。\"九月轻声说,望着窗外的月光,嘴角露出微笑。她知道,今天的经历会成为她大学生活中难忘的回忆,也希望自己的帮助,能让这些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在语言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夜深了,校园渐渐安静下来。九月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白天那些新生们恍然大悟的表情、真诚的道谢,还有用不同语言说出的\"再见\"。她知道,明天又将是新的一天,还有更多的新生需要她的帮助。而她,也将继续以热情和专业,迎接每一个怀揣梦想的新同学,就像当初学长学姐们对她那样。
这就是九月的一天,平凡却又意义非凡的一天。在这个九月的日子里,她不仅帮助了新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成长与感动。她知道,这份温暖与善意,会在外国语学院不断传递下去,成为每一届学子最美好的回忆。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宁静的校园里。九月带着满足的笑容,渐渐进入了梦乡。明天,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日子,而她与语言、与传承的故事,还将继续书写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