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考试开始后,九月强迫自己先深呼吸三次。她习惯性地把试卷翻到最后看分值分布,却发现每道题都标注着"需结合最新司法解释"。第一道选择题就让她卡了壳:关于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选项里居然出现了课堂上拓展过的"特殊防卫权"。她的手指在教材索引上快速滑动,翻到相关章节时,发现自己曾用红笔批注:"此处易混淆!"这才长舒一口气,奋笔疾书起来。
时间在笔尖流逝得格外迅速。当九月解完最后一道论述题,抬头看见墙上的挂钟指向九点三十分时,突然意识到自己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邻座的同学还在疯狂翻书,纸张翻动的哗哗声让她有些心慌。她强迫自己镇定下来,逐字逐句检查答案,发现一处量刑计算错误时,铅笔在试卷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短暂的半小时休息时间,考场里弥漫着压抑的躁动。桌椅挪动的声响此起彼伏,有人抱着保温杯小跑着冲向厕所,有人撕开巧克力包装狼吞虎咽,甜腻的香气混着纸张翻动声在空气中发酵。九月坐在原位不敢起身,她的手指在劳动法教材上快速翻飞,将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等重点法条折出锋利的边角,像在给知识标注醒目的路标。笔记本扉页上,"劳动关系vs劳务关系"几个大字被红笔重重勾勒,旁边还补充着老师强调的"用工主体差异"批注。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下得更密了,雪粒敲打玻璃的沙沙声与室内的低语形成诡异的共鸣。当监考老师敲响讲台提醒收手机时,九月才惊觉掌心早已沁出冷汗。她慌忙在裤子上蹭了蹭手,却还是在接过劳动法试卷的瞬间,在洁白的卷面上洇出淡淡的水痕。考场重归寂静的刹那,她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声,仿佛要冲破胸腔,与秒针走动的滴答声共同奏响下半场考试的序曲。
劳动法考试比想象中更具挑战性。案例分析题涉及劳务派遣工的权益纠纷,题干里错综复杂的时间线和人物关系,让不少同学抓耳挠腮。九月却突然想起老师讲过的"剥洋葱分析法",她深吸一口气,在草稿纸上画出关系图谱,把每个法律条款对应到具体事件。写到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时,她特意用红笔标注了小数点——这是老师反复强调的扣分陷阱。
交卷铃声响起的瞬间,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叹息。九月看着自己写满的七页试卷,突然觉得手指有些发麻。她收拾资料时,听见后排同学小声抱怨:"早知道就不逃课了,好多知识点听都没听过。"走出考场的路上,阳光不知何时穿透云层,积雪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恍若撒了一地的星辰。
在回宿舍的路上,九月的脚步格外轻快。路过操场时,几个男生正在打雪仗,雪球砸在地上炸开的声响清脆悦耳。她摸出手机,发现室友发来消息:"考完啦?西门火锅店走起!"这一刻,考试的紧张、复习的疲惫,都在温暖的邀请中烟消云散。
通过学习刑法和劳动法,九月收获的远不止是知识。刑法课上那些惊心动魄的案例,让她懂得法律不仅是条文,更是守护正义的利剑;劳动法中那些细致入微的条款,教会她关注社会最基层的声音。她开始留意校园里后勤人员的工作合同,会在新闻里看到劳动纠纷时下意识分析法律依据。这些改变悄然发生,如同春雪融水,滋养着她对世界的认知。
这场雪日里的考试,像一场特殊的成人礼。它让九月明白,大学的学习不是为了简单的分数,而是培养终身受用的思维方式。当她站在宿舍阳台上,看着夕阳把残雪染成橘红色时,突然想起刑法老师的话:"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或许学习的真谛,也在于将知识化作照亮前路的光,在未来的人生考场中,从容写下属于自己的答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