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低头抿了一口茶,不去接李治的话,这货跟李泰可不一样,比李泰更加聪明,还有皇帝亲自抚养的情义。
今天皇帝在这里,主场给皇帝,他只管看戏。
“雉奴,你身体不好,我让你送你回去,好生养着身子。你大兄和四兄,在你这个年纪都做父亲了。”
这是下逐客令的意思,李治十分识相的开口告辞了。
“承乾,你母亲生雉奴的时候难产,是孙神医……”
“不用说那么多,臣在法治社会待过,治罪讲究人赃俱获。”
就算确定了是李治,也不是这个时候杀,这个时候动手,等于跟皇帝提前撕破脸,不到万不得已,他都不会要李泰和李治的性命。
李觉落水,已然是一笔糊涂账,长孙无忌,李治,甚至还可能是皇帝登基之后,未能肃清的反对势力余党。
眼下,无论是皇帝还是李承乾,都怀疑到了李治用苦肉计,没有证据,不可能给任何一方定罪,但后续如何处理,才不会闹出更大的乱子,就很微妙了。
得到李承乾的答复,李世民坚定了把李治送出去的决心,这些孩子,一个个的都不让人省心。
“承乾,我或许是老了。”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无可避免。”
李世民继续道:“我发现,我越来越无法掌控人心的,也越来越看不透人心了。”
李承乾内心升腾起一股不安,帝王有了无法掌控人心的感慨,说明很多事情在脱离掌控,让帝王有了生理上的不适。
帝王晚年多疑,基本源于此,眼下是贞观十五年,还有七年,在历史上就是皇帝大限之日,皇帝已经开始恐惧了。
“父亲,不是您越来越无法掌控人心,准确的说,您一开始就没有真正掌控过人心。千百年来,人心从来思变,利来则聚,利去则散。
您觉得雉奴让您看不懂,那是因为他长大了。作为父亲,你应该开心雉奴的成长。人只有不断的成长,才能更好的适应环境,更好的生存。”
李世民看向承乾,眸中是一股难以言喻的神色。
“武德年间,大家跟随秦王,求的是生,因为秦王败,他们很可能都会死。贞观初年,大家跟着新皇,少年意气,奔着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和目标前进。”
说到这里,李承乾也叹了口气。不忘初心,短短四个字,做起来有多难,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知道。
“为何不继续说了?”
李承乾道:“臣只是想到了自己,来这里五年,从一开始只想把自己一家子送去岭南,然后人间蒸发,到彻底接受现状,决定在其位,谋其政,臣的初心都变了。”
李世民轻笑:“没出息,我要是有你的经历和学识,回来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总结后面的经验,把大唐打造成一个能够传承千世万世的王朝。”
李承乾轻笑,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出现一个永久繁荣的王朝。约翰牛风光不过百年,然后被鹰子取代,鹰子如今也不复当年了。
“臣的意思是说,坚守本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父亲,贞观十年之后,您慢慢的开始懈怠了,所以魏师傅上了《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提醒您守业更比创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