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服役期间无聊加烦闷,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幸存者们。反而是那些古人没有那么多烦恼,他们对这些繁重的体力劳动已经习以为常,有时做完工时,还会聚在木头搭建的木屋里闲聊。
这些会来服城防役的都是周围的农民,聊的也都是自己村子周围的事,比如从老媪村来的程三丁聊了隔壁王寡妇背着儿子在山里偷人,白花花的胸脯都露出来给人摸了;上云村的邹大郎说了他们村的许官人去年秋收时多拿了村里四斗米粮……总之都是一些琐碎至极,幸存者们听了都无聊,但他们却觉得很有趣的事。
为了让幸存者们尽快学会当地话,尽快融入这个时代,李化羽鼓动大家撑着一天的疲惫,分散开进入各个服役者团体中,聊完天再回来跟大家分享,李化羽也会尽量教他们一些本地语言,用这种方式来锻炼语言能力。
洪老七对他们也是尽量照顾,太过重的木料或者石料安排别的人做,吃食上,李化羽担心家里粮食不够,洪老七也让驿站的人捎话回去,暂时用他家的粮食。
不过也就止于此,洪老七毕竟是兵,不可能跟他们窝在一起长聊。李化羽这才想起来,自己其实可以直接问洪老七这到底是什么朝代,结果耽误了这么长时间,愣是没机会问。
逮着一个洪老七过来安排工作的机会,李化羽抓紧问了一句,结果别的还行,提起这个的时候,洪老七总是一副很警惕的口吻说:“恁问这干嘛?好好服役就是了,额去给你们拿吃的。”
如果这个时代有最佳当兵奖,李化羽强烈建议朝廷要颁发给洪老七。这人真是个天生的兵。当初第一次见面时他就一边装可怜一边把他们给卖了,现在对他们这些救命恩人都还防备着,但又对他们明显照顾,真是个矛盾的好兵啊!
除此之外,幸存者们还打听到,这个鹿坎寨应该是宁化府负责的燕山防御工事中的最后一环,做完鹿坎寨,城防役应该会停一段时间了。但看工程进度,至少还要一年才能搞定。
古代汉语毕竟也是汉语,尽管口音有些饶,但总体的语法顺序跟现代汉语是没有区别的,吃饭不会说成饭吃,李化羽也不会被叫成化羽李,听多了也就也就慢慢能听懂,从能听到能说也就是个实际操作的过程。所以在雨季来临之后,他们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更加多,也就更快学会。
到了一个月的城防役快结束时,几乎所有幸存者都能听得懂他们的话,像李胤和老杨甚至能比较顺畅的跟大家伙聊天了。
这天夜里,雨停了,幸存者们聚在一起,就着头上点点星光,将这段时间打听来的消息进行了汇总。这个时代的轮廓也渐渐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这里的确是武朝!
但不是李胤记忆中的武周,而是武陈,皇帝姓陈。
至于为什么是武陈,服役者们说不上个所以然,他们只知道从爷爷的爷爷辈开始,这天下就姓陈。
很多服役者反问,这天下不姓陈还能姓别的吗?那语气,仿佛天经地义就应该姓陈的当皇帝。
他们没读过书,也不知道武陈之前是什么朝代,对于他们来说,这些事太远了,是那些官老爷和读书人要关心的事,村里的里正和保长就是他们的天了,哦,还要加上族长。
别的行政架构不太清楚,但武陈的村级行政管理制度就是由保长、里正和族长三方构成。
族长管同族人的生计,不是官上任免的,但在同族之间拥有莫大权威。当然,像燕西村这样的大村,可不是只有一个洪氏,不然就不能叫燕西村,而是叫洪家村了。
事实上,燕西村的姓氏很多,但不像洪氏这么多人,所以也就没有族长,只有一个官上任免的里正来统一管辖,洪琪舜就是燕西村的里正。除了里正和族长,一个村还有一个保长,蔡公权就是保长,主要负责治安,兼管军事训练。